中醫傷科按摩學/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傷科按摩學》 >> 下肢傷筋 >> 膝部病症 >> 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 |
中醫傷科按摩學 |
|
側副韌帶位於膝關節兩側,它與交叉韌帶是維持膝關節穩定的重要結構。外側副韌帶呈繩狀,較堅韌,起自股骨外上髁外側,止於腓骨小頭,稱腓側副韌帶。膝關節伸直時,該韌帶緊張和髂脛束一起制止膝關節的內翻活動。內側副韌帶扁寬,呈三角形,基牘朝前,尖端向後,分為前縱部、後上斜部和後下斜部。前縱部起於股骨內上髁,向下斜行止於脛骨上端內側緣;後上斜部自前縱部後緣向後下,止於脛骨內側關節邊緣,並附著於內側半月板的內緣;後下斜部自前縱部後緣斜向後上,止於脛骨髁後緣和內側半月板的後緣。在膝關節完全伸直時,內側副韌帶最緊張,可阻止膝關節的任何外翻與小腿旋轉活動。在膝關節半屈曲時,則副韌帶鬆弛,膝關節不穩(小腿有一定的迴旋活動),容易遭受損傷。
【病因病理】
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絕大部分發生於內側。正常的膝關節約有十度左右的外翻。膝關節外側易受外力的衝擊,使膝關節過度外翻而損傷內側副韌帶,使其發生部分或全部斷裂。有可因為膝關節在屈曲位時,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內收、內旋;或在足部固定時,大腿突然內收、內旋,或外展、外旋而發生膝部內側或外側副韌帶損傷。內側副韌帶的深部纖維與內側半月板相連,故在深部纖維斷裂時,有可能同時產生內側半月板撕裂,甚至並發交叉韌帶撕裂,或關節滑膜撕裂。側副韌帶撕裂後,膝關節的穩定性減弱。若治療不當,則斷裂的纖維回縮,形成疤痕連接,造成韌帶弛張無力,膝關節功能減退。
【臨床表現與診斷】
1.本病多有明顯外傷史,多發生於青年以後。
2.側副韌帶損傷後,傷側腫脹、劇痛,膝關節呈半屈狀,可勉強行走;韌帶完全斷裂時,皮下出現瘀血、青紫。由於明顯的疼痛、腫脹、影響膝關節功能活動。
3.交叉 可在股骨內、外髁或腓骨小頭上緣、脛骨上端內緣觸及壓痛點和腫脹區,有韌帶斷裂者,可摸到斷裂間隙及回縮的韌帶端。
側向運動試驗陽性。個別慢性損傷的病例,可觸及結節樣硬物,壓痛明顯。
X線檢查 早期可見膝關節內側或外側有輕度筋肉阻止腫脹陰影,並可排除撕脫性骨折或其它病變。
【治療】
2.施術部位 傷側膝關節局部及其上、下。
3.取穴 陽陵泉(陰陵泉)、粱丘(血海)、足三里、風市(地機)、氣沖(沖門)。內側副韌帶損傷,取內側俞穴;外側副韌帶損傷,取外側俞穴。
4.施術術手法 推按、提拉、擠壓、撫摩。
5.時間與刺激量 視具體情況酌定。
6.手法操作 以右下肢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急性損傷為例,按下列手法施術。
(1)推按提拉擠壓法 病人取仰臥位,術者立於傷側,將傷肢踝部夾持於右腋下,右手掌托其小腿的後上部,拇指放膝關節內側副韌帶下部附著處;左手拇、食二指捏住髕上聯合腱的兩側屈、伸膝關節,當伸膝時左手拇、食二指向後推按股四頭肌聯合腱從部;屈膝時,向上提拉;同時右手拇指沿內側副韌帶自下向上擠壓、推按5到7次,將膝關節放於伸直位。
若韌帶斷裂,斷端回縮,可用一手拇指自韌帶附著處向斷端推理、按壓數遍,將其平復,加壓固定1到2周。應注意在傷膝伸直位施術手法。
(2)屈膝推擠撫摩法 病人取仰臥位,國部墊枕,將傷膝屈至一百五十度左右。術者立於傷側,左手扶膝外側固定。右手大魚際部由下而上沿內側副韌帶縱行推理數遍,而後用大魚際部在膝內側自後向前擠按數次;繼之,用一手掌輕輕撫摩傷處及其上下2負重。以活血散瘀,消腫止痛。
手法後,囑病人抬高傷肢。3日後可用中藥洗敷;慢性損傷,手法治療前、後可用重要洗敷。
7.洗敷方劑
處方 川烏、紅花、防風、土鱉、地龍、牛膝各9克,透骨草十六克,蜂房2個。
主治 筋肉阻止損傷。新傷瘀血、腫脹明顯者,待出血停止後方可洗敷。對陳舊性傷筋仍有效。傷後皮膚破裂者,禁用熏洗。
用法 用半臉盆水,放藥1付,煮沸後即用氣熏傷處,一邊加熱一邊熏十分鐘。去火降溫後,用毛巾洗敷傷處二十分鐘,毛巾熱敷時,用手拍打2到3日次,敷蓋後切忌在傷處移動,防止擦破皮膚。洗敷後,應避風寒。每日2次,2到3日付。
【注意事項】
1.急性損傷或嚴重撕裂者,禁用彈撥手法,防止破裂阻止加重損傷。
2.慢性損傷觸及硬結者,可加彈撥、揉搓手法施術於傷處數分鐘。
3.囑病人逐步加強膝關節的屈、伸功能練習,以防止阻止粘連。
4.急性韌帶斷裂傷(大部分或全部斷裂),慎用手法治療,可做外科手術修補術。
參看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 膝部脂肪墊損傷 |
關於「中醫傷科按摩學/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