齲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inv.jpg

齲病是一種由口腔中多種因素複合作用所導致的牙齒硬組織進行性病損,表現為無機質的脫礦和有機質的分解,隨著病程的發展而有一色澤變化到形成實質性病損的演變過程。其特點是發病率高,分布廣。一般平均患率可在50%左右,是口腔主要的常見病,也是人類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與癌腫和心血管疾病並列為人類三大重點防治疾病。  

目錄

診斷

1.詢問對冷熱酸甜等刺激的反應,有無食物嵌塞和自發性痛。

2.檢查牙體硬組織色、形、質的改變,齲壞的部位、深度和類型。注意鄰面、頸部牙齦遮蓋部位的齲洞。必要時可攝X線照片檢查。

3.按齲壞的程度可分為①淺齲 齲壞限於釉質牙骨質,一般無自覺症状,探查時無反應。②中齲 齲壞侵入牙本質淺層,可有冷、熱、酸、甜激發痛和探痛。③深齲 齲壞侵入牙本質深層,但未穿髓,一般均有激發痛和探痛,無自發痛

4.按齲壞的病變類型可分為①慢性齲 病程長,齲壞組織質地較硬,乾燥而染色較深。②急性齲 病程短而進展迅速,齲壞組織質地鬆軟 ,濕潤而染色較淺。如在很短時間內多數牙甚至全口牙均發生急性齲壞,齲壞牙面廣,向深部發展快,在牙頸部常呈環狀,又稱為猛性齲。③靜止性齲 齲洞呈淺碟狀,齲壞發展非常緩慢或靜止,洞常露出堅硬、光滑而著色的牙本質層。④繼發性齲 發生在充填物或修復體邊緣的齲壞。  

治療措施

齲病治療的目的在於終止病變過程,阻止其繼續發展並恢復牙齒的固有形態和功能。由於牙齒結構特殊,雖有再礦化能力,但對實質性缺損無自身修復能力。除少數情況可用藥物外,均需根據牙齒缺損的範圍、體積採用充填術嵌體人造冠修復治療,以恢復形態和功能。

1.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在磨除齲壞的基礎上,應用藥物抑制齲病發展的方法,適用於恆牙尚未成洞的淺齲,乳前牙的淺、中齲洞。常用藥物包括氨硝酸銀氟化鈉等。

治療方法:先將齲壞組織儘可能磨除,並磨去洞緣牙齒薄片,使洞敞開;以棉條隔離唾液,擦乾牙面後以小棉球蘸氨硝酸銀溶液塗擦齲壞牙面1-2分鐘,溫熱氣槍吹乾再塗,如此兩次,然後以蘸丁香油小棉球塗擦,使之還原成黑色,吹乾即完成治療。所形成的還原銀沉澱於牙本質小管中阻塞牙本質小管,阻止齲的發展。一般每周進行1次,3-4次為一療程,3-6月後複查,治療中應防止灼傷軟組織。

2.銀汞合金充填術

對已形成實質性缺損的牙齒,充填術是目前應用最廣泛且成效較好的方法,其基本過程可分為兩步:先去除齲壞組織和失去支持的薄弱牙體組織,並按一定要求將窩洞製成合理的形態。然後以充填材料填充恢復其固有形態和功能。 適用於充填後牙和隱蔽部位的前牙洞。

(1)窩洞製備基本原則

去淨齲壞組織,防止繼發齲。制洞作用之一類似清創,須去除齲壞組織,使窩洞建立在健康的牙體組織上,防止繼發性感染

保護牙髓

牙髓是有感覺和代謝的活體組織,由於牙本質和牙髓關係密切,在切割牙體組織時,會對牙髓組織產生不同程度的刺激,嚴重時可導致牙髓充血炎症反應,因此在操作中應注意保護牙髓,避免和減輕刺激。

製備抗力形固位形

由於牙齒修復後需承擔咀嚼功能,因此充填修復後應達到兩方面要求,一方面能長期保持修復物不致鬆動、脫落,即應具有固位形;另一方面修復物和剩餘牙體組織都不致因承受咀嚼力而碎裂,即應具有抗力形。二者在窩洞製備時應同時兼顧。

(2)充填術修復過程(銀汞合金):

去除齲壞組織,建立窩洞外形;

製備抗力形和固位形;

洞形修整和窩洞清理;

窩洞清毒

墊基底;

充填銀汞合金;

拋光。

3.複合樹脂充填

適用於充填前牙和不承受咀嚼力量的後牙洞,充填要點有:

①製備一定的洞形

②中度以上的窩洞需作基底

③調拌器具要潔浄、乾燥。使用非金屬調拌刀,注意組分的配比,充分調拌均勻。

④充填時防濕,避免產生氣泡,並宜用聚脂薄膜或玻璃紙將材料壓緊,最後修形磨光。

4.酸蝕法光敏複合樹脂充填術

適應證同複合樹脂充填術,還適用於牙體缺損較多、固位較差和遮蓋變色牙等。充填要點有:

①徹底清洗牙面。

②用磷酸鋅水門汀、氫氧化鈣製劑等覆蓋暴露的牙本質。

③用35%或50%的磷酸,酸蝕牙面1-2分鐘。

④徹底沖洗乾燥牙面,嚴防再污染。

⑤塗粘接劑,充填光敏複合樹脂後,分別用可見光照射20-40秒,使其固化,最後刻形磨光。

5.嵌體

用金屬或其它材料製成與牙齒窩洞適合的修復體,鑲嵌在洞內,稱為嵌體;蓋在合面的為蓋嵌體。適用於:

①後牙合面較大的窩洞或後牙有折裂可能者。

②鄰合面洞充填無法修復與鄰牙的鄰接關糸者。

③作為半固定橋基牙

其要點為:

①去淨齲壞組織和懸空釉柱

②洞深不小於2.5mm,並有45°洞緣斜坡,洞壁合向外張角小於5°。

③可增添釘、溝輔助固位。

④有薄壁弱尖者作全合面預備。

⑤製作模型蠟型,及時包埋,盡量採用連模鑄造。  

病因學

目前公認的齲病病因學說是四聯因素學說,主要包括細菌、口腔環境、宿主和時間,其基本點為:致齲性食物(特別是蔗糖和精製碳水化合物)在糖,緊緊貼附於牙面由涎液蛋白形成的獲得性膜上,在這種由牙齒表面解剖結構和生化、生物物理特點形成的不僅得以牢固的附著於牙面,而且可以在適宜溫度下,有足夠的時間在菌斑深層產酸,侵蝕牙齒,使之脫礦,並進而破壞有機質,產生齲洞。

1.細菌

是齲病發生的必要條件,一般認為致齲菌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產酸菌屬,其中主要為變形鏈球菌放線菌屬和乳桿菌,可使碳水化合物分解產酸,導致牙齒無機質脫礦;另一種是革蘭氏陽性球菌,可破壞有機質,經過長期作用可使牙齒形成齲洞。目前公認的主要致齲菌是變形鏈球菌,其它還包括放線菌屬、乳桿菌等。

細菌主要是藉助菌斑粘附於牙面。口腔滯留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降解後,一方面聚合產生高粘性葡聚糖,形成菌斑基質,另一方面產酸使牙齒脫礦,菌斑的組成比較複雜,除大量細菌外,還有糖、蛋白、酶等物質。

2.口腔環境

口腔是牙齒的外環境,與齲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其中起主導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涎液。

(1)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既與菌斑基質的形成有關,也是菌斑中細菌的主要能源,細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代謝產生酸,併合成細胞多糖和細胞內多糖,所產的有機酸有利於產酸和耐酸菌的生長,也有利於牙體硬組織的脫礦,多糖能促進細菌在牙面的粘附和積聚,並在外源性糖缺乏時,提供能量來源。因此,碳水化合物是齲病發生的物質基礎。

(2)涎液在正常情況下,涎液有以下幾種作用:

機械清洗作用減少細菌的積聚。

抑菌作用直接抑菌或抑制菌斑在牙面的附著。

抗酸作用由所含重碳酸鹽類等物質起中和作用。

抗溶作用通過所含鈣、磷、氟等增強牙齒抗酸能力,減少溶解度。

涎液的量和質發生變化時,均可影響齲患率,臨床可見,口乾症或有涎液分泌的患者齲患率明顯增加。頜面部放射治療患者可因涎腺被破壞而有多個牙齲;另一方面,當涎液中乳酸量增加,或重碳酸鹽含量減少時,也有利於齲的發生。

3.宿主

牙齒是齲病過程中的靶器官,牙齒的形態、礦化程度和組織結構與齲病發生有直接關係,如牙齒的窩溝處和礦化不良的牙較易患齲,而礦化程度較好、組織內含氟量適當的牙抗齲力較強;另方面,牙齒的結構與機體有密切關係,尤其是在發育中,不僅影響到牙齒的發育和結構,而且對涎液的流量、流速及其組成也有很大影響,因而也是齲病發生中的重要環節。

4.時間

齲病的發生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從初期齲到臨床形成齲洞一般需1.5-2年,因此即使致齲細菌、適宜的環境和易感宿主同時存在,齲病也不會立即發生,只有上述三個因素同時存在相當長的時間,才可能產生齲壞,所以時間因素在齲病發生中具有重要意義。  

臨床表現

1.齲病好發部位

齲病的好發部位與食物是否容易滯留有密切關係。牙齒表面一些不易得到清潔,細菌、食物殘屑易於滯留的場所,菌斑積聚較多,容易導致齲病的發生,這些部位就是齲病好發部位,包括:窩溝、鄰接面和牙頸部。

牙齒的窩溝是牙齒髮育和礦化過程中遺留的一種缺陷,也是齲病的首要發病部位,牙齒的鄰接面是僅次於窩溝的齲病好發部位,一般因鄰面接觸面磨損或牙間乳頭萎縮導致食物嵌塞所致。牙頸部是釉質與牙本質的交界部位,即利於滯留食物和細菌,也是牙體組織的一個薄弱環節,尤其是釉質與牙骨質未接觸,牙本質直接外露時更容易發生齲壞。

2.齲病的好發牙齒

由於不同牙齒解剖形態和生長部位的特點,齲病在各牙的發生率出存在著差別。大量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齲病的牙位分布是左右側基本對稱,下頜多於上頜,後牙多於前牙,下頜前牙患齲率最低。

3.齲壞程度

臨床上可見齲齒有色、形、質的變化,而以質變為主,色、形變化是質變的結果,隨著病程的發展,病變由釉進入牙本質,組織不斷被破壞、崩解而逐漸形成齲洞,臨床上常根據齲壞程度分為淺、中、深齲三個階段。

淺齲:亦稱釉質齲,齲壞局限於釉質。初期於平滑面表現為脫礦所致的白堊色斑塊,以後因著色而呈黃褐色,窩溝處則呈浸墨狀彌散,一般無明顯齲洞,僅探診時有粗糙感,後期可出現局限於釉質的淺洞,無自覺症状,探診也無反應。

中齲:齲壞已達牙本質淺層,臨床檢查有明顯齲洞,可有探痛,對外界刺激(如冷、熱、甜、酸和食物嵌入等)可出現疼痛反應,當刺激源去除後疼痛立即消失,無自發性痛。

深齲:齲壞已達牙本質深層,一般表現為大而深的齲洞,或入口小而深層有較為廣泛的破壞,對外界刺激反應較中齲為重,但刺激源去除後,仍可立即止痛,無自發性痛。

齲壞在X線片上呈黑色透射區,對難以確診者(如鄰面齲),可藉助X線片協助診斷。

4.齲壞的病變類型

(1)慢性齲

齲病一般均進展緩慢,尤其是成人,多數為慢性,因病程較長,質地較干而軟齲較少,此類患者有較長的修復過程,通常洞底均有硬化牙本質層。

(2)急性齲

多見於兒童、青少年、孕婦或健康狀況不佳者,療程短而進展快,軟齲較多,質地鬆軟,著色也淺,呈淺黃或白堊色,易被挖除,洞底缺乏硬化牙本質層。

(3)靜止性齲

由於局部致齲因素被消除,導致齲壞進展非常緩慢或完全停止,稱靜止性齲。

(4)繼發性齲

多見於齲病治療過程中齲壞組織未去淨化或修復體邊緣不密合,形成裂隙以致再次發生齲。  

輔助檢查

1.口腔檢查

齲病易發生於牙體不易自潔的滯留區,特別是磨牙合面的溝隙或牙列的擁擠嵌塞食物處。其齲壞深度分種。

1) 淺齲 病變僅局限於牙釉質或牙骨質,局部可見白色或灰黑色的齲斑。無自覺症状,探查時可卡住探針尖端,探針滑過病變部位有粗糙感,探之無痛苦。

2) 中齲 病變較深,累及牙本質淺層,局部變黑,可有溫度或化學性激發痛,探之有明顯齲洞且敏感。

3) 深齲 病變深及牙本質深層而接近牙髓腔,遇食物嵌塞或冷熱酸甜等刺激均產生疼痛,局部多見黑洞。探針可探查洞底在牙本質深層,探之極敏感或疼痛,無自發痛史。

2.輔助檢查

若確定齲壞部位有困難,可拍攝X線牙片,齲壞處可見黑色陰影。有條件者可用光纖維透照、電阻抗、超聲波、彈性模具分離、染色等技術,以提高齲病早期診斷的準確性和靈敏性。

參看

關於「齲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