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氣
A+醫學百科 >> 高通氣 |
高通氣症候群(hyperventilationsyndrome)是由於通氣過度超過生理代謝所需而引起的一組症候群。其特徵是臨床症状可以由過度通氣激發試驗複製出來。傳統的觀念認為,焦慮和應激反應等因素誘發了超生理代謝需要的過度通氣,而臨床症状都可以用過度通氣和呼吸性鹼中毒來解釋。
目錄 |
高通氣的原因
高通氣症候群的發病機制研究近來有很大進展,呼吸中樞調節異常在高通氣症候群發病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
呼吸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維持血漿二氧化碳分壓(paco2)在一狹窄而穩定的生理範圍內。這一功能是通過以下幾個過程完成的:肺泡內氣體的節律性更新,通過肺泡膜與血液的氣體交換,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與組織的氣體交換。呼吸又是由腦幹的呼吸中樞來調節的,腦幹呼吸中樞的活動一方面通過化學感受器受到代謝變化的負反饋調節,另一方面又受到腦幹以上高位神經結構(大腦皮層、下丘腦)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代謝和高位神經結構的影響協調一致,使機體適應內外環境的變化,保持血漿二氧化碳分壓在恆定的生理範圍內。例如,在講話、唱歌、思維、運動過程中,代謝控制與高位神經結構的影響互相配合,避免通氣過度或通氣不足。
高通氣的診斷
迄今為止,高通氣症候群的診斷仍限於臨床診斷,主要根據可疑的症状、過度通氣激發試驗部分或完全複製出主要症状、在排除其他器質性疾病的前提下,做出臨床診斷。
nijmegen症状學問卷列舉了高通氣症候群的十六項常見症状,包括胸痛、精神緊張、視物模糊、頭昏、精神混亂或對周圍的情況完全不加註意、呼吸深而快、氣短、胸部發緊或不適、腹脹、手指麻木或針刺感、呼吸困難、手指或上肢強直、口唇周圍發緊、手腳冰冷、心悸或心慌、焦慮不安。根據症状出現的頻繁程度計分:0=從來沒有,1=偶而,2=有時,3=經常,4=頻繁。十六項症状總積分達到或超過23作為症状學診斷標準。少數病人為頻繁的急性發作過程,對這類病人的計分方法為:1=0-3次/每月,2=1-2次/每周,3=3-6次/每周,4=每天1次或更頻繁。
高通氣的鑒別診斷
高通氣的鑒別診斷:
在臨床實踐過程中,臨床診斷標準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某些慢性疲勞症候群、慢性疼痛的病人,或軀體形式障礙的精神病患者,其臨床表現與高通氣症候群相似,至少部分地符合診斷標準。此外,部分病史典型的高通氣症候群患者,nijmegen症状學問卷總積分達不到23或更高的標準。因此,客觀診斷指標,尤其是反映呼吸控制異常發病機制的客觀標準有助於診斷和鑒別診斷。可能的指標有:血氣paco2降低、hardonk和beumer係數、co2正反饋調節現象和呼吸形式異常。
血氣paco2的降低是診斷的直接呼吸生理依據,它表明病人此時此刻正處在症状的急性發作期、過度通氣、急性呼吸性鹼中毒。遺憾的是,絕大多數病人為慢性過程,急性發作時間短(10分鐘左右)。常規血氣分析檢查很捕捉到急性呼吸性鹼中毒。lum報導,約三分以上的病人血氣分析正常或處於正常低限。因此,血氣分析正常不能除外診斷。經皮paco2動態監測是一種值得提倡的方法,它不僅反映病人發作時的血氣改變,通過記錄生活日記,還能夠提供血氣異常時的症状表現,診斷的可靠性強。但是,多數常規實驗還不能裝備,臨床應用受到限制。
過度通氣激發試驗曾被用來誘發出高通氣症候群的典型呼吸形式,作為診斷標準。為此,hardonk和beumer記錄了病人靜息狀態下呼氣末co2濃度(fetco2),自主過度通氣後,又記錄恢復期的fetco2,恢復三分鐘時的fetco2與靜息狀態下的fetco2之比≥1.5(hardonk和beumer係數)作為診斷標準。hardonk和beumer的工作未能得到其他學者的重複驗證。產生分歧的原因可能與研究的病人年齡分布不同有關。臨床應用過程中,我們觀察到hardonk和beumer係數既沒有特異性,又缺乏敏感性。
folgering和colla研究了co2正反饋現象的診斷價值,觀察了50例高通氣症候群病人,發現有18例病人表現出明顯的co2正反饋現象。
呼吸形式的異常,特別是經吹口平靜呼吸所誘發的過度通氣,診斷的特異性很高(95%),年輕組(20~28歲)的敏感性為50%,中青年組(29~60歲)敏感性較低,僅為30%。
firedman研究了屏氣試驗的診斷價值。將屏氣試驗與過度通氣激發試驗結合起來。過度通氣激發試驗之前,囑病人深吸氣到tlc位,立即用手指捏住鼻子屏氣,直至屏不住呼氣為止,記錄屏氣時間。激發試驗後屏氣時間與激發試驗前屏氣時間之比,作為過度通氣指數。從他報導的資料來看,屏氣試驗簡單易行,特異性和敏感性都較高。1984年,mantysaari重複了屏氣試驗,收集了30例男性病人和30例正常對照(年齡跨度17~28歲,平均年齡20歲),特異性為73%,敏感性60%。臨床應用之前,有必要系統研究,尤其是在29歲以上年齡組和女性病人中。
迄今為止,高通氣症候群的診斷仍限於臨床診斷,主要根據可疑的症状、過度通氣激發試驗部分或完全複製出主要症状、在排除其他器質性疾病的前提下,做出臨床診斷。
nijmegen症状學問卷列舉了高通氣症候群的十六項常見症状,包括胸痛、精神緊張、視物模糊、頭昏、精神混亂或對周圍的情況完全不加註意、呼吸深而快、氣短、胸部發緊或不適、腹脹、手指麻木或針刺感、呼吸困難、手指或上肢強直、口唇周圍發緊、手腳冰冷、心悸或心慌、焦慮不安。根據症状出現的頻繁程度計分:0=從來沒有,1=偶而,2=有時,3=經常,4=頻繁。十六項症状總積分達到或超過23作為症状學診斷標準。少數病人為頻繁的急性發作過程,對這類病人的計分方法為:1=0-3次/每月,2=1-2次/每周,3=3-6次/每周,4=每天1次或更頻繁。
高通氣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腹式呼吸訓練治療(或呼吸治療、呼吸再教育):早在1938年由soley和shock提出,是目前普遍接受的有效治療措施。
治療分三個步驟:①向病人解釋症状與過度通氣之間的聯繫,症状是由過度通氣所引起的,以此來說服病人高通氣症候群的診斷和該疾病的性質,解除病人精神負擔,消除恐懼心理。
②病人需要學習正確的呼吸方法,即腹式呼吸、緩慢呼吸,通過減慢呼吸頻率減少或消除過度通氣的傾向性。
③病人需要接受二十次呼吸訓練,在2~3個月內完成。該治療措施在緩解病人症状、減少驚恐發作頻率和強度方面無疑是有很好療效的。腹式呼吸訓練治療緩解症状的機制在於降低呼吸頻率。而僅給予一般性的神經官能症的治療藥物例如谷維素、溴劑、鎮靜劑常常不能緩解病情。高通氣症候群急性發作期的治療是大家熟悉的面罩(或袋囊)重呼吸療法,通過增加呼吸死腔,使paco2增加,通氣減低,症状迅速得到緩解。
參看
關於「高通氣」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