錐體外系疾病
A+醫學百科 >> 錐體外系疾病 |
錐體外系疾病(extrapyramidal diseases),發生於神經系統中錐體外系的疾病。主要表現肌張力障礙(肌張力過高或過低)和運動障礙(包括震顫、手足徐動、舞蹈樣動作、扭轉痙攣等)。
目錄 |
錐體外系
運動系統的組成部分。在種系發生上屬神經系統的古老部分。主要功能是在大腦皮質的控制下調節肌張力,維持和調整身體姿勢,掌管習慣性和節律性動作(如行路的雙臂擺動、模仿、手勢、面部表情動作、某些防禦性反應運動等)。在完成複雜的運動功能時,錐體外系與錐體系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只有在錐體外系使肢體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和適當的肌張力及協調的條件下,錐體系才能支配精確的隨意運動。錐體系損害表現為痙攣性癱瘓,而錐體外系損害主要表現為不自主運動、肌強直、運動緩慢,而非真正的癱瘓。
錐體外系的解剖生理
見神經系統。
臨床表現與治療
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肌張力障礙和運動障礙。肌張力障礙表現為肌張力增高或減低;運動障礙包括震顫、手足徐動,舞蹈樣動作,扭轉痙攣等。錐體外系疾病所產生的肌張力減低,常與不自主運動(運動過多) 並存。病人表現為不規則且無節律的連續活動和緩慢複雜的不隨意運動。這種動作於清醒時出現,情緒激動時增加,安靜時減少,睡眠時消失。典型病例為舞蹈症。而另一組則以肌張力增高;運動遲緩為特徵。典型病例為帕金森氏症候群。運動障礙及肌張力障礙產生的原因是:在人腦內紋狀體中含有多種神經遞質,其中以多巴胺和其代謝產物高香草醛酸(HVA)含量最高,還含有高濃度的乙醯膽鹼、γ-氨酪酸、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等。腦內有兩個主要的上行多巴胺能神經通路。最大的為黑質紋狀體束,其神經元位於黑質緻密部,主要功能與動作的發動、控制有關。另一個為中腦邊緣腦通路。多巴胺是紋狀體的乙醯膽鹼系統抑制性介質,而乙醯膽鹼呈紋狀體興奮性介質,兩種介質處於一種動態平衡的狀態。若黑質發生病變,則上行多巴胺能神經通路阻斷,多巴胺的減少或喪失使紋狀體失去抑制作用,乙醯膽鹼興奮性作用相對增強,臨床上表現震顫。實驗表明,電刺激蒼白球或丘腦可在帕金森氏症候群病人引起特徵性的靜止性震顫。故帕金森氏症候群可用左旋多巴加脫羧酶抑制劑及抗膽鹼能藥治療。手術破壞丘腦外側腹核,運動皮質或蒼白球也能中斷靜止性震顫。
新紋狀體病變則引起另外一組肌張力減低,運動過多症候群。例如亨廷頓氏舞蹈病時紋狀體神經顯著變性,殼、尾狀核及黑質中γ-氨基丁酸(GABA)顯著減少,基底節中可催化GABA合成的谷氨酸脫羧酶亦顯著減少,GABA為抑制性介質,其缺乏可致多動症,基底節多巴胺含量增高、乙醯膽鹼減少均可誘發多動症状,故亨廷頓氏舞蹈病可用阻滯多巴胺受體的藥物(如氟哌啶醇、三氟拉嗪、奮乃靜)、增加中樞GABA的藥物(如異煙肼)及加強乙醯膽鹼的藥物(如氯化膽鹼)治療。
參看
關於「錐體外系疾病」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