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惡寒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背惡寒,病證名。背部感覺寒冷。出《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並治》。《張氏醫通》卷三:「背為陽位,背上惡寒,陽受病而陰邪亢逆也。」其病有七。一暴中陰寒,四肢厥冷而背惡寒,脈沉細,以附子湯溫散之;二素稟陽衰,背上常微畏寒,脈微弱,以八味丸溫補之;三熱邪內伏,煩渴引飲而背惡寒,脈沉滑,或伏匿,以白虎湯解散之;四中暑暍熱,亦多有背惡寒,以人蔘白虎湯、清暑益氣湯按證清解之;五濕痰內郁,肢體疼重,痞悶頭汗,身體肥盛,脈或緩滑,或澀滯,滑則指迷茯苓丸膽星,澀則苓桂術甘湯半夏、廣皮分解之;六瘀血內滯,頭汗目黃小便清利,大便黑,小腹偏左,或脅中脘有疼處,脈關尺弦緊,或帶芤狀,以桃仁承氣湯犀角地黃湯、隨上下虛實清理之;七無故脈數,背惡寒,疼重寒熱者,為發癰疽之兆。

關於「背惡寒」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