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蟲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肝包蟲病又稱肝棘球蚴病,是畜牧地區常見的寄生蟲病,約大多數是犬絛蟲細粒棘球絛蟲)的蚴侵入並寄生在人體肝臟所引起的單房性包囊腫(肝棘球蚴病),少數由泡狀棘球絛蟲的蚴所引起的泡狀棘球蚴病(肝泡球蚴病),中國西北地區和內蒙,四川西部地區較為流行。症状無特異性,手術治療是最主要的治療方法。 

肝包蟲病

目錄

病因病理

犬絛蟲是最主要的終宿主為狗,中間宿主主要為羊、牛、豬、馬,人也可為中間宿主。 犬絛蟲寄生在狗的小腸內,隨糞便排出的蟲卵常粘附在狗、羊的毛上,人吞食被蟲卵污染的食物後,即被感染。蟲卵經腸內消化液作用,蚴脫殼而出,穿過腸粘膜,進入門靜脈系統,大部分被阻留於肝臟內(約75%),少數可通過肝臟隨血流而到肺及散布到全身各處。

蚴在體內經3周,便發育為包蟲囊

棘球蚴在肝內寄生時,首先發育成小囊腫,初時不含頭節,隨著囊腫不斷增大,它的周圍由中間宿主組織形成一個纖維性包膜,這亦即外囊;囊腫本身的壁即稱為內囊;內囊又發育成為內外二層,外層為白色半透明膜即角質層,內層為生髮層,即棘球蚴的本身,它可產生生髮囊、頭節、子囊,子囊又可產生子囊。囊內含弱鹼性透明囊液,少量蛋白,無機鹽和大量頭節、子囊。包蟲囊腫在肝內多為單發性;其部位又以肝右葉最多見。泡狀棘球蚴在肝內寄生不形成囊腫,表現為灰白色硬結,逐漸長大向周圍浸潤,易誤診為肝癌

臨床表現

患者包蟲囊腫的症状視其寄生虫部位、大小及有無併發症而異。肝包蟲病病情呈發展型。早期毫無症状,當囊腫逐漸增大時,病人可有飽脹牽拽感,或肝區墜痛或鈍痛,若病灶中心溶解或膽管受壓梗阻可產生劇烈疼痛,如肝內囊腫靠近肝臟表面,則可於右上腹部漸漸隆起一腫塊,形圓而光滑,堅韌而有彈性感,可觸及液波感及震顫感。如包蟲囊腫體積甚大,壓迫消化道時,可出現上腹部飽脹、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状;壓迫到膽道則可引起黃疸皮膚瘙癢等。由於球蚴囊腫在肝內廣泛浸潤和轉移,患者常有貧血消瘦、低熱及惡液質現象。如棘球蚴囊腫因外力而穿破,可有劇烈腹痛休克發熱蕁麻疹等急性過敏性休克急腹症,病情嚴重則可致死亡。

診斷依據

1.流行病史 患者有流行區居住史並有和狗密切接觸史

2.臨床表現 主要為右上腹無痛性、緩起的腫塊。

3.體格檢查 早期體格檢查時大多病員全身情況良好;少數巨大囊腫病人可有慢性消耗性表現如貧血,消瘦乃至惡病質。腹部檢查可見右季肋部隆起並向助下緣突出,並可能觸及邊緣整齊,界限清楚,表面光滑隨呼吸上下活動的半球形成包塊。由於囊液的張力較大,觸診時包塊硬韌,壓有彈性,叩有震顫即「包蟲囊震顫」是特徵性表現。囊腫多在肝右葉,常致左半肝有代償性增大。

4.輔助檢查

1)X線檢查:肝頂部囊腫可見到橫膈升高,動度受限,亦可有局限性隆起,肝影增大。有時可顯示圓形,密度均勻,邊緣整齊的陰影,或有孤形囊壁鈣化影

2)包蟲皮內試驗(casoni):為肝包蟲的特異性試驗,陽性率達90~95%,有重要的診斷價值。 

3)超聲波檢查:能顯示囊腫的大小和所在的部位、有時可發現子囊的反射波。

4)同位素肝掃描:可顯示輪廓清晰的佔位性病變。

治療

手術治療

是首選治療。手術原則是:摘除內囊,避免囊液外溢,防止複發;儘可能消滅殘腔,處理和預防膽漏等併發症。

(1)內囊摘除術:是經典的手術方式,關鍵是避免囊液外溢和先行頭節的滅活。用封閉法盡量抽吸囊液,囊內注入20%氯化鈉溶液灌洗、浸泡5分鐘後抽吸,重複2-3次,以殺死頭節,切開外囊壁,摘除內囊。

(2)肝臟部分切除或肝葉切除術:適用於局限於一葉的多個囊腫或囊腔引流後殘腔難以閉合者。

(3)膽漏的處理:在行外囊完整切除術時,應仔細結紮通向囊腔的膽管支;部分外囊切除時,應仔細縫合每個小的膽管開口;囊內容物破入膽道時,需行膽總管探查。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通常難以達到治癒的效果,適用於早期囊腫小、外囊壁薄、有廣泛播散和手術危險性大的病人。常用藥物是阿苯達唑,用藥療程半年以上,部分病人治療有效。

經皮肝穿刺抽吸術

需在超聲的引導下進行,穿刺針或導管進入囊腫後吸盡囊液,注射95%的乙醇,保留15分鐘左右吸出。適用於體積較小、位於肝組織內的I型囊腫,可多次使用,達到殺滅蟲體的目的。

觀察

囊腫實變、直徑小於5cm或鈣化且無症状者,可隨訪觀察,暫不需處理。

預防

1.在畜牧區廣泛開展有關包蟲病知識的宣傳;

2.消滅野犬,加強家犬的管理,兒童勿玩耍狗;

3.防止犬糞污染草場,飼料,水源,預防羊群染病,加強宰殺管理,病死的羊屍應深埋或焚毀;

4.注意個人衛生;

5.保護水源,搞好環境衛生。

健康問答網關於肝包蟲病的相關提問

關於「肝包蟲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