恥骨結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疾病名稱:恥骨結核藥物療法異煙肼鏈黴素恥骨病灶清除術;坐骨結核病灶清除術;滑囊結核病灶清除術

目錄

基本概述

恥骨結核較少見,在4140例中僅有18例(0.43%)。恥骨靠近恥骨聯合的部分稱之恥骨體,由恥骨體分出上枝和下枝,上枝遠端構成髖臼的一部分,下枝遠端與坐骨枝相連。兩側恥骨相接稱恥骨聯合,恥骨體的前面即會陰面,其後面即盆腔面。  

發病原因

恥骨結核是全身骨關節結核的一種,多發於女性,可能與分娩時恥骨聯合損傷有關。而結核桿菌感染是引起本病的直接因素  

診斷方法

根據病史、症状體征和X線攝片等資料,診斷多無困難。  

治療措施

一.無死骨,不並竇道者單純採用抗結核藥物治療可以治癒。

二.非手術治療無效者採用病灶清除療法

(一)恥骨病灶清除術

1.麻醉 局麻、硬膜外阻滯或全麻。

2.體位 病人仰臥,臀部稍墊高,兩腿分開,術前置一導尿管,以明確尿道的位置,術時避免損傷尿道。

3.切口 如圖1所示弧形切口。

4.暴露病灶 女性閏人將陰阜大陰唇向下翻轉,男性病人將精索向兩側牽開。切開恥骨骨膜及其韌帶,行骨膜下剝離,露出病灶進行清除。發不滿意時骨膜下剝離,顯露盆腔面手術中應注意避免損傷尿道和膀胱

手術總應妥善止血,以免術後會陰部廣泛腫脹

術後臥床1~2個月,逐漸起術鍛煉。

(二)坐骨(滑囊)結核病灶清除術

1.麻醉 連續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2.體位 病人側臥位,軀幹與手術檯面成60°角,用沙袋維持之,患側髖關節膝關節屈曲45°角,健側下肢伸直,以約束帶維持下肢的位置。

3.操作步驟

(1)切口 內起於坐骨結節內側2cm,沿臂大肌下緣臂部皺褶方向,外側終經於股骨大粗隆的內後方。

(2)顯露病灶 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和淺深臂筋膜後,將臂肌向上翻轉,即刻顯露坐骨(或滑囊)結核病灶。

(3)清除病灶 結核性滑囊炎者應完整剝離加以摘除。坐骨結核病灶清除時,特別注意坐骨內側的病灶加以徹底清除。

(4)縫合 沖洗局部、完善止血,按層縫合;放置矽膠管閉式引流。因切口鄰近肛門應預防一般細菌感染

4.術後處理 抗結核病物同前,術後臥床休息3~6周,可逐漸鍛煉起床活動。  

病理改變

除起恥骨結核多為局限性骨破壞,病變由恥骨體向上擴展到恥骨上枝,向下擴展到恥骨下枝,越過中線可破壞恥骨聯合,波及對側恥骨體。

病變多是溶骨性骨破壞,局部可有死骨,病變波及恥骨枝時,常有骨膜反應

寒性膿腫可沿恥骨及內收肌向腹股溝或大腿內側流注。恥骨聯合病變的膿腫可流向錐體肌或腹直肌鞘,腹直肌鞘內可見肉芽或小死骨塊。恥骨體後方(盆腔面)病變可在膀胱和恥骨間形成膿腫,寒性膿腫常破潰形成竇道。  

臨床表現

本病常見於育齡婦女,不合併其他部位結核者,多無全身症状,一般發病緩慢,局部疼痛輕微,骨質破壞較重常有跛行。局部常見腫脹,壓痛明顯,就醫時局部多已有膿腫或竇道形成。患側髖關節除外展略受限外,無功能障礙。  

輔助檢查

X線攝片可見恥骨局限性骨破壞,常見有死骨,病變累及恥骨聯合,可見恥骨聯合變寬或脫位。  

鑒別診斷

1.化膿性恥骨炎症高熱、白血球計數增高和明顯的局部症状,確診藉細菌學檢查。

2.非化膿性恥骨炎在女性見於懷孕及分娩之後,男性見於前列腺手術後,局部疼痛,X線攝片恥骨聯合變窄或增寬,兩側恥骨體對稱性輕度破壞,且有緻密性改變。恥骨結核骨質破壞多偏一側,常有死骨形成。

關於「恥骨結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