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學/一般光學顯微鏡術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組織學》 >> 組織學緒論 >> 組織學研究方法 >> 一般光學顯微鏡術
組織學

組織學目錄

應用一般光學顯微鏡(簡稱光鏡)觀察組織切片組織學研究的最基本方法。取動物或人體的新鮮組織塊,先用固定劑(fixative)固定(fixation),使組織中的蛋白質迅速凝固,防止細胞自溶和組織腐敗。常用的固定劑如酒精、甲醛醋酸苦味酸四氧化鋨等,一般常將幾種固定劑配製成混合固定液,以抵消或減弱單種固定劑對組織的收縮或膨脹等缺點,達到更好固定效果。固定後的組織塊(約3~5mm3大小)用石蠟火棉膠或樹脂等包埋(embedding)成硬塊,以切片機(microtome)切成5~10μm厚的組織切片(tissue section),切片貼在載玻片上經脫蠟等步驟後進行染色。組織塊也可立即投入液氮(-196℃)內快速凍結,用恆冷箱切片機(cryostat)製成冷凍切片(frozen section),這種方法製片迅速,細胞內酶活性保存較好,常用於酶組織化學染色。血細胞和分離培養的細胞可直接塗在玻片上,製成塗片(smear)。疏鬆結締組織腸系膜等軟組織可撕成薄片鋪在玻片上(鋪片),牙和骨等堅硬組織可磨成薄片(磨片)。組織切片等標本經染色、透明後,以封固劑和蓋片封固,即可長期保存,鏡下觀察。

堅牢綠(酸性染料)與亞甲藍(鹼性染料)的化學結構及其染色反應示意


圖1-1 堅牢綠(酸性染料)與亞甲藍(鹼性染料)的化學結構及其染色反應示意

染色(staining)是用染料使組織切片著色,便於鏡下觀察。天然和人工合成的染料甚多,它們都是含發色團的有機化合物,當染料具有助色團成為鹽類物質,即可溶解於水並具電荷,與組織有親合力,使組織著色。含氨基(-NH2)、二甲氨基〔-N(CH32〕等鹼性助色團的染料,稱鹼性染料(basic dye),它的鹽溶液具陽電荷;含羧基(-COOH)、羥基(-OH)或磺基(-SO3H)等酸性助色團的染料,稱酸性染料(acid dye),它的溶液具陰電荷(圖1-1)。組織的染色原理一般認為基於化學結合或物理吸附作用。細胞和組織的酸性物質或結構與鹼性染料親合力強者,稱嗜鹼性(basophilia);而鹼性物質或結構與酸性染料親合力強者,稱嗜酸性(acidophilia);若與兩種染料的親合力均不強者,稱中性(neutrophilia)。組織的基本成分是蛋白質,構成蛋白質的胺基酸常是即有含氨基的,也有含羧基的,是兩性電解質。各種蛋白質的等電點因胺基酸成分的不同而異,其電荷性質又與溶液的pH值相關,根據研究目的選用合適的染色方法,調整好染液的pH值,即可取得良好染色效果。常用的酸性染料如伊紅、堅牢綠、橙黃G等,鹼性染料如蘇木精、亞甲藍、鹼性品紅等。組織學中最常用的是蘇木精(hematoxylin)和伊紅(eosin)染色法,簡稱HE染色法。蘇木精使細胞核胞質內的嗜鹼性物質著藍紫色,伊紅使細胞質基質和間質內的膠原纖維等著紅色。

物理吸附作用的染色方法,如用蘇丹染料顯示脂肪組織,染料溶於脂肪內,使細胞內的脂滴顯色。又如用硝酸銀、氯化金等重金屬鹽顯示細胞和組織的某些結構,則是使金屬微粒附著在結構表面而呈棕黑色或棕黃色。銀染法中有些組織結構可直接使硝酸銀還原而顯示,稱此為親銀性(argentaffin);有些結構無直接還原作用,需加入還原劑方能顯色,則稱為嗜銀性(argyrophilia)。還有些組織成分如結締組織軟骨基質中的糖氨多糖,當用甲苯胺藍(toluidine blue)等鹼性染料染色後呈紫紅色,這種現象稱為異染性(metachromasia),其原理可能是該染料在溶液中呈單體狀態時顯藍色,當它與多陰離子的高分子物質耦合後,染料分子聚合成多聚體而顯紅色(圖1-2)。還有些染色方法的原理至今還不清楚。

異染性示意圖


圖1-2 異染性示意圖

32 組織學研究方法 | 幾種特殊顯微鏡的應用 32
關於「組織學/一般光學顯微鏡術」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