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線體基質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粒線體基質粒線體中由粒線體內膜包裹的內部空間,其中充滿無定形液體,含有參與三羧酸循環脂肪酸氧化、胺基酸降解等生化反應酶類。其中,蘋果酸脫氫酶是粒線體基質的標誌酶。粒線體基質中的某些酶系組成網狀結構,與粒線體內膜內側有一定的連接,利於上述酶促反應所形成的NADH轉移至內膜的電子傳遞鏈中。除各種可溶性酶外,粒線體基質還含有粒線體自身的DNA(即粒線體DNA)和核糖體粒線體核糖體)。

粒線體基質中每1μL的水溶解了約1.25mg蛋白質,而細胞質基質中每1μL的水溶解了約0.26mg蛋白質,所以粒線體體基質較細胞質基質黏稠。[1]雖然已知粒線體內膜含有可調節水分子轉運的水通道蛋白,粒線體維持內膜兩側的滲透平衡的方式仍不明晰。

蛋白轉運機制

粒線體基質中的蛋白質可統稱為「粒線體基質蛋白質」,這些蛋白質除少數在粒線體基質中合成外,絕大多數由細胞質基質中的游離核糖體翻譯產生的,這些在粒線體外合成的蛋白轉運過程十分複雜:前體蛋白在游離核糖體上釋放後,在細胞質分子伴侶Hsp70輔助下解摺疊,然後通過蛋白質N端的轉運肽跟粒線體外膜上的受體蛋白識別,在受體上或受體附近的內外膜接觸點處利用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縮寫為「ATP」)水解產生的能量驅動前體蛋白進入轉運蛋白的運輸通道,然後由電化學梯度驅動穿過粒線體內膜、進入粒線體基質。在粒線體基質中,前體蛋白繼續由mHsp70繼續其解摺疊狀態,直至Hsp60對其進行正確摺疊。在摺疊後,轉運肽酶切除蛋白末端的轉運肽,粒線體基質蛋白質最終成熟,在粒線體基質中發揮作用。[2]

參考文獻

  1. Soboll, S., Scholz, R., Freisl, M., Elbers, R. & Heldt, H. W.. Distribution of metabolites between mitochondria and cytosol of perfused liver//J. M. Tager, Hans-Dieter Söling, John R. Williamson. Use of Isolated Liver Cells and Kidney Tubules in Metabolic Studies. New York: Elsevier. 1976: pp. 29-40. LCCN 76-009093. ISBN 978-0444109255. OCLC 2137029 . 
  2. 王金髮. 細胞生物學.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1年6月(第十三次印刷): pp. 271-272 [2011年8月]. ISBN 978-7-03-011462-4 (中文). 

參考來源

關於「粒線體基質」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