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病學/腦部的血液供應及其特徵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神經病學》 >> 腦血管病 >> 腦部的血液供應及其特徵
神經病學

神經病學目錄

腦部的血液供應極為豐富,主要來自兩側的頸動脈和椎一基底動脈系統。頸動脈系統主要通過頸內動脈大腦中動脈大腦前動脈供應大腦半球前3/5部分的血液。椎一基底動脈系統主要通過兩側的椎動脈、基底動脈、小腦上動脈小腦前下及後下動脈大腦後動脈供應大腦半球後2/5部分,生腦後半部、腦幹和小腦的血液。兩側大腦前動脈由前交通動脈互相溝通,大腦中動脈和大腦後動脈由後交通動脈互相溝通,在腦底形成腦底動脈環(willis環)。腦部這一環狀的動脈吻合對頸動脈與椎一基底動脈兩大供血系統之間,特別是兩側大腦半球血流供應的調節和平衡及病態時對側支循環的形成極為重要。

由於頸內動脈、椎一基底動脈以及由它們的主幹和分支構成的腦底動脈環均位於腦的腹側面,因此,供應腦部的動脈都是由腦的腹側繞到背側,其分支大體上可分為中央和皮層支兩類,中央支主要發自腦底動脈和大腦前、中及後動脈近側端,它們垂直地穿入腦實質,供應間腦紋狀體內囊、稱為深穿動脈。各中央支之間雖有結構上的吻合,但由於機能性的關閉而往往起不到側支循環的作用,故認為是一種機能性終動脈。這些細小動脈的-支被阻塞後,其分布區即將發生梗死軟化。皮質支在進入軟腦膜處時先形成一個廣泛的血管吻合網,再發出細小動脈分枝,垂直入腦,分布於腦皮質和白質。由於皮質支之間吻合極其廣泛,且其機能開發較快,故當一小支動脈被阻塞時,其鄰支的血液可予某種程度的代償,故局灶性神經損害範圍比受損動脈供應區為小。

腦是神經系統的高級中樞,其代謝活動特別旺盛,並完全依賴著血液循環的連續供應。正常人腦的重量約為1400克,占體重的2%。為了維持其正常機能和代謝,不管是在睡眠、覺醒、安靜或活動時,機體始終保持著相對恆定的腦血液循環,即成年人腦組織每100g每分需氧42-53ml和葡萄糖75-100mg。在正常氧分壓和葡萄糖含量下,要求有750-100ml/1分的血液進入腦血液循環,約佔總輸出量的1/5。故24小時內,成人通過腦的血液總量可達1.438L、耗氧72L、葡萄糖144g。由此可知,腦血液循環的需要量是極大的。當心臟停搏後腦電活動可迅速消失;若供血連續停止30秒則神經細胞代謝受累,2分鐘後則代謝停止,5分鐘後神經細胞開始死亡,大腦皮質開始出現永久性損害,10-15分鐘後小腦出現永久性損害,20-30分鐘後延腦呼吸血管運動中樞開始出現不可逆的損害。

32 腦血管病 | 腦血管病的分類 32
關於「神經病學/腦部的血液供應及其特徵」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