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學/Ⅱ型變態反應
醫學電子書 >> 《病理學》 >> 免疫病理 >> 組織損傷的免疫機制 >> Ⅱ型變態反應 |
病理學 |
|
Ⅱ型變態反應又名細胞毒性抗體反應,是由抗體與靶細胞表面的抗原相結合而介導。抗原可以是細胞膜自身成分,也可以是吸附在細胞表面的外源性抗原或半抗原,可通過不同的機制而引起細胞損害。
1. 補體介導的細胞毒反應(complement mediated cytotoxicity,CMC) 特異性抗體(IgM或IgG)與細胞表面的抗原相結合,固定並激活補體,直接引起細胞膜的損害與溶解,或通過抗體的 Fc片段及C3b對巨噬細胞相應受體的親和結合,由巨噬細胞所介導。此反應常累及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和細胞外組織如腎小球基底膜,引起細胞 和組織損害。
臨床上此類Ⅱ型變態反應常見於下列情況:①血型不符的輸血反應,這是由於供者紅細胞抗原與受者血清中的相應抗體相結合而導致紅 細胞的溶解;②新生兒溶血性貧血(胎兒有核紅細胞增多症)是由於母體(Rh陰性)和胎兒(Rh陽性)抗原性差異所致,母體產生的抗Rh抗體(IgG)通過 胎盤引起胎兒紅細胞破壞,導致溶血;③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粒細胞減少症、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疾病,它們是由於不明原因引起自身血細胞抗體形成而導致相 應血細胞的破壞;④某些藥物反應,藥物作為半抗原與血細胞膜結合形成抗原,激發抗體形成,後者針對血細胞-藥物複合物(抗原)而引起血細胞的破壞。
2. 依賴抗體介導的細胞毒反應(antibody 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ty,ADCC) 在本反應中,靶細胞為低濃度的IgG抗體所包繞,IgG的Fc片段可與一些具有Fc受體的細胞(K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單核細胞)相接觸而引 起靶細胞的溶解(圖4-2),後者需要消耗能量但不涉及吞噬反應或補體的固定。ADCC反應主要與寄生蟲或腫瘤細胞的消滅以及移植排斥有關。
圖4-2 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細胞毒作用(ADCC)示意圖
3. 抗體介導的細胞功能異常患者體內存在抗某種受體的自身抗體,抗體與靶細胞表面的特異性受體結合從而導致靶細胞的功能異常。由於不結合補體,因而不破壞靶細 胞亦無炎症反應。例如重症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是由於患者體內存在抗乙醯膽鹼受體的自身抗體,此抗體可與骨骼肌運動終板突觸後膜的乙醯膽鹼受體結合,削弱神經肌衝動的傳導而導致肌肉無 力。
Ⅰ型變態反應 | Ⅲ型變態反應 |
關於「病理學/Ⅱ型變態反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