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疹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珍珠疹

陰莖珍珠狀丘疹英語:Hirsuties papillaris genitalis),又稱為珍珠狀陰莖丘疹陰莖多毛樣乳頭瘤冠狀溝龜頭丘疹,也有學者稱為毛狀陰莖多乳頭狀陰莖。目前學者大多認為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變異,所以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也不會通過性交感染和傳播。

目錄

病因

引起陰莖珍珠狀丘疹的原因尚未明確,但常出現於未割包皮的男性身上,也有學者認為與包皮過長有關。它的好發年齡層出現在20歲到30歲間,隨著年紀增長而降低發生率。據估計有8%-48%的男性患有陰莖珍珠狀丘疹,未割過包皮的男性感染率(22%)會高於割過包皮的男性(12%),且黑人(21%)比白人(7%)感染的機率要高。

陰莖珍珠狀丘疹常發生在龜頭的邊緣與冠狀溝交界處,其外觀為珍珠狀乳白色丘疹,表面光滑,其顏色有粉紅色、白色、黃色,而透明的則較為少見。大小通常為1~2毫米寬,1~4毫米長,圓球狀的小丘疹,規則分布在陰莖的冠狀溝上。一般來說沒有其他特別的症状,大多數為患者偶然之間發現的。

尖銳濕疣的區別

陰莖珍珠狀丘疹在臨床診斷中與性交感染的生殖器尖銳濕疣類似,容易混淆。從組織學上講,陰莖珍珠狀丘疹包含有融合縮氨酸,而融合縮氨酸缺少人類乳頭病毒感染所需的特殊形態。為研究人類乳頭狀病毒與陰莖珍珠狀丘疹的聯繫,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婁莫蒂默大衛爵士猶太人斯綜合醫院從13位患有陰莖珍珠狀丘疹的患者中提取組織樣本以作檢測,其中有一部分患者患有陰莖濕疣

通過聚合酶鏈反應來檢測活組織樣本中是否含有人類乳頭狀病毒DNA。結果顯示沒有一個陰莖珍珠狀丘疹里含有人類乳頭狀病毒DNA,但是在7個同時患有陰莖濕疣的患者中有4個檢測到含有人類乳頭狀病毒DNA。這些結果表明,陰莖珍珠狀丘疹里不存在人類乳頭狀病毒DNA,因此在臨床上明確區分陰莖珍珠狀丘疹與陰莖濕疣有很重要的意義。[1]

治療

陰莖珍珠疹屬於一種良性病症,有的人持續一定時間後可消退,有的人可持續數十年無變化。因珍珠疹症無傳染性,而且不礙健康,故不需要處理。但為了預防該病症加重,重在預防及護理。如為包皮過長所致,就儘早治療包皮過長;如為局部分泌物刺激,應勤洗陰莖及會陰部,勤換洗內褲等。若珍珠疹患者要求治療時可選用以下幾種治療方法:

在英國劍橋大學艾登布汝克醫院(Addenbrooke's Hospital對200名泌尿生殖器科患者做的調查中,顯示48%的患有陰莖珍珠狀丘疹。而在這些患有陰莖珍珠狀丘疹的患者中,73%的丘疹小於1毫米。出現於冠狀物周圍的丘疹有19%的小於1毫米,8%的大於1毫米。通過調查,對於陰莖珍珠狀丘疹,有超過1/3的人曾為此擔憂過,有大約1/4的人曾為此遇到過尷尬的時候。對於患有小丘疹的患者,14%的希望能去除掉,而患有大丘疹的患者,75%的希望能除掉。其中有兩例曾用過CO2鐳射治療,效果非常好。[2]

參見

參考資料

  1. 《國外醫學婦產科學分冊》1991年7月;78(1):118-22:《陰莖珍珠狀丘疹:在聚合酶鏈反應中人類乳頭狀病毒DNA消失》,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婁莫蒂默大衛斯綜合醫院病理學部門,Ferenczy A、Richart RM、Wright TC.
  2. 《國際性傳播疾病與愛滋病雜誌》1999年11月;10(11):726-7: 《陰莖珍珠狀丘疹:人類的擔憂》,英國劍橋大學艾登布汝克醫院泌尿生殖器部門,Sonnex C、Dockerty WG.

外部連結

參考來源

關於「珍珠疹」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