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食管分路放發音管術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氣管食管分路放發音管術(gracheoesophageal shunt procedure)是對全喉切除失去發音功能的患者,用鈕扣狀發音裝置,進行二期或一期發音重建。其基本原理是將肺內氣體,通過氣管食管間人工造瘺所建立的分路,引入喉咽腔,振動粘膜發音,為了防止人工造瘺處發生閉鎖,可應用矽膠發音管鑲嵌在氣管食管間的分路上。發音管的品種甚多如:Blom Singer(1979)發音管、Panie(1981)發音鈕、Singh(1988)瓣膜鈕等,其中Blom Singer低壓活瓣型發音管的食管側管壁內有一蒂在下的瓣膜,平時為閉合狀,發音時開放,且其氣流阻力不大;Panje發音鈕為一雙凸緣矽膠管,食管側是鴨嘴式單向瓣膜,氣管端開放,食管側和氣管側各有一凸緣,該型體積小,氣流阻力較大,但對呼吸咳嗽影響不大;Singh瓣膜紐的發音管氣管側連一短小的矽膠氣管套管,安裝有吸氣時開放,發音時閉合的單向通風管,患者講話時可不用手堵氣管造口。臨床上使用多採用Blom Singer發音管。  

目錄

適應症

1.全喉切除術後,經食管音訓練失敗或應用人工喉、電子喉不滿意者。

2.病人肺功能尚好,能自行清洗髮音管,局部無腫瘤複發者。  

手術器械

矽膠管、硬式短食管鏡或食管擴張器、導尿管、發音管()。  

術前準備

術前宜行食管充氣試驗,以了解咽食管段對氣流的通暢程度和咽縮肌的功能。  

麻醉

局部浸潤麻醉表面麻醉加強化麻醉。  

手術方法

1.病人取仰臥墊肩垂頭位。

2.經口置入直徑為1.0~1.5cm的矽膠管或食管鏡,當矽膠管或食管鏡前端達食管入口下方時,在頸部氣管造瘺口處可摸到矽膠管的尾端或見到食管鏡的燈光。在此燈光指引下,於氣管造口內的氣管後壁處,距皮膚粘膜交界5~7mm的正中線區,用小圓刀或18號靜脈針頭在該區向下切開或穿刺經氣管食管進入矽膠管或食管鏡末端的鏡腔內。切開區位於12點鐘處,直切口長約0.8~1.0cm()。

3.從矽膠管或食管鏡內窺及切開處或靜脈穿刺針針尖,此時氣管食管間分路已形成。通過切開或穿刺處引一根帶水囊的導尿管或聚乙烯管,其水囊端置於食管腔內,以防咳出。

4.該帶水囊的聚乙烯管或導尿管應保留在該氣管食管分路的造瘺處2~3周,使分路的造瘺口穩固()。

5.2~3周後,自造瘺口處拔出導尿管或聚乙烯管,並立即經該氣管食管間的造瘺口放入發音管,使發音管的食管側進入食管內,發音管的翼片固定在頸前正中處()。

6.氣管食管間分路造瘺術亦可在全喉切除術中Ⅰ期完成。  

注意事項

1.氣管造口的長寬徑小於1.5cm者,須先行造口放大術,使其直徑大於1.5cm後再做此手術。

2.發音管是一個單向通道閥門的空心矽橡膠管,使用時應熟悉其結構。如Blom Singer發音管的外徑約為5~6mm,因長度的不同有不同型號,以適應不同厚度頸部和氣管食管壁。發音管伸入食管側的末端有一個與其長軸平行的裂縫,發音時此裂縫被氣流吹開有如鴨嘴,空氣由此進入食管,振動喉咽部粘膜而發出聲音。不發音時此裂縫閉合,故吞咽時甚少發生誤咽。發音管的氣管側有一個開口向下的通氣口,發音時用一個手指將氣管造口和發音管的末端開口同時堵塞,迫使氣流通過發音管氣管側下面的通氣口進入食管側的鴨嘴狀裂縫,振動喉咽部粘膜而發音。堵塞氣管造口時要做到既嚴密不漏氣,又不至用力過大使咽食管段變形而妨礙瓣膜的開啟和氣流的通暢。

3.全喉切除術後病人的吐字器官功能基本完好,雖聲源有了變化,如能通過發音管引進肺氣的動力,則語言訓練並不困難。一般先教病人加壓呼氣,再教病人在加壓呼氣的同時堵住氣管造並發音,經過兩周的發音指導和語言訓練後可學會氣管食和言語。  

術後處理

1.術後應短期應用抗生素,以防因切開或穿刺導致細菌進入管壁發生頸部蜂窩組織炎縱隔炎等嚴重感染

2.唾液漏是較常見的併發症,多因術中強力擴張,管壁撕裂或假道形成之故。其處理方法是漏液量少時可用電或化學藥物灼瘺口,最多時則需行手術封閉。

3.術後病人可照常飲食,注意氣管造瘺口的清潔,若易形成干時,可經氣管造瘺口霧化吸入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和慶大黴素溶液。

4.醫生除指導病人發音訓練外,還要教會病人清潔和更換髮音管的方法。

關於「氣管食管分路放發音管術」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