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人工喉  

       即人工製造的發聲講話的裝置。當喉被切除喪失發聲能力時,可以用它作為輔助發聲說話的工具。

人工喉的使用

目前的人工喉基本可以分為三種:機械式人工喉;電子人工喉;植入式人工喉。

機械式人工喉

Bkgus.jpg

 早在1858年就有人提出人工喉的概念和設計,並稱之為說話機。1873年奧地利醫師比爾羅特在為一喉癌患者行全喉切除以後,設計了一個管狀金屬制發聲裝置為機械人工喉雛形。經過 100 多年的改進,人工喉有了發展。比較接近人聲的機械人工喉,是我國山東醫學院教授楊仁中於1957年發明的。此機械人工喉,發聲器的一端聯接頸部氣管切口,內部裝有一段薄薄的矽橡膠薄膜;另一端可含在口腔內達舌根處。說話時矽橡膠薄膜接受呼出氣流的振動後,將聲波送入咽部的導管,藉助舌、齒、唇等構語器官的活動配合發出語言聲音。但此裝置附在頸前影響美觀,雖然語音單調不悅耳,但還比較接近於人講話聲音,甚至用此人工喉講話可以反應出講話人的方言特色。在北方冬季,說話會使導管內凝結口水,容易被吸入肺中,往往不被患者接受。

楊仁中

      電子人工喉

簡稱電子喉,有各種型號,有的外觀像電動刮須刀,有的像小手電筒。講話時用手把握,置頸側喉頭周圍。當無喉者模擬說話時,藉助舌、齒、唇等構語器官的活動和口型的配合發出語言聲音。口型張大,可起到放大聲音的作用,但因電動機械產生的聲音,致使說話一點像機器人講話,音質不如機械人工喉的橡膠薄膜發音接近於人聲,語言溝通還是完全可以聽清楚的。另一種電子喉是電子助講器,利用音頻振蕩器發聲,由導管傳入口腔,利用構語器官活動發聲,語音較近似常人。

有專家實踐檢驗:電子喉適用於所有喉部手術聲帶全切除的無喉者。所謂有淋巴切除和放療者使用效果不理想,可謂以偏概全,並無確切依據。術後使用電子後的時間,有術後四天能用電子喉講話的例子。

形形色色的電子喉

植入式人工喉

此人工喉要由醫院的專家將無喉者再行手術,將人工發聲裝置植入喉部即可使無喉者自如講話。優點是不影響美觀,效果也好些;缺點是費用較高,且國內只有少數幾家醫院可以操作。

     

關於「人工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