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外氣療法/練氣的要素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氣功外氣療法》 >> 練氣 >> 練氣的要素
氣功外氣療法

氣功外氣療法目錄

一、姿勢 姿勢又叫調身、身法等。初練靜功動功的人,掌握好正確的姿勢,至為重要。

練功的姿勢,從總的方面來說,大體可有坐、臥、站、走四類。靜功鍛煉常用坐、臥、站式來鍛煉。動功常用站與走來進行鍛煉。練外氣療法除正式練功時要擺下一定的姿勢鍛煉外,在日常的行、住(立)、坐、臥過程中可以隨時進行練功。

(一)坐式:

1.平坐式:端坐在寬平的方凳上,兩足平行踏地,距離與肩相等,膝關節屈成90度,身體端正,大腿和軀幹亦屈成90度。手心向下輕輕放在大腿上,兩肘自然彎曲,頭端正,下頜微收,腰背正直,垂肩含胸,口眼輕閉,舌抵上齶。

2.盤坐式:兩腿交叉盤起,兩足放在腿下,穩坐於床上。臀部略墊高一些,身體略向前傾,兩手相互輕握(左手在上,右手拇指掐左手子文,左手拇、中指相結合),成子午訣式,置於腹前,上半身姿勢同前。或兩手在胸前合掌,成佛掌式或兩手自然放於兩膝上,成金剛式。

(二)臥式:

1.側臥式:側身臥於床上(左右側臥均可,一般採用右側臥),身成微弓形,頭略向胸收,平穩著枕,口眼輕閉,舌抵上齶。下側的手仰掌置於枕上,高低以舒適為宜。上側手掌覆蓋於下側手掌上,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分別放在下側手掌小、無名、中、食指的掌指關節橫紋上,拇指自然合於下掌虎口外側;或者上側上肢,自然放於軀幹上側。下側小腿自然伸直,上側的腿自然彎曲,放在下側腿上。

2.仰臥式:全身平臥床上,面朝天、頭正,四肢自然伸直,兩手平放身旁或相疊於腹部(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輕閉口眼,舌抵上齶成疊掌式。

(三)站式:兩腳左右分開,間隔與肩同寬,頭端正,腰直、含胸,膝松,兩臂抬起微曲,手指自然張開,在胸前或小腹前作抱球狀成站樁抱球式;或兩手在胸前合掌,成站樁佛掌式;或兩手下按,成站樁下按式;或右(左)仰掌,左(右)手豎掌掌根對準右手掌尺側之中點成站樁方圓式;也可兩手放於小腹部相疊。口眼微閉,舌抵上齶。

(四)姿勢鍛煉的要領:對於練功姿勢的要求,明。高濂《遵生八箋.延年卻病箋》說:「厚鋪坐褥,寬解衣帶,端正直脊,唇齒相著,舌柱上齶,微開其目,常視鼻端。」練功的姿勢雖然很多,但是都有一個總的要求,就是:

1.寬解衣帶:只有寬解衣帶,才能使經絡通暢,氣不留滯。

2.頭如頂物:或稱為懸頂,就是頭要端正,下頜微收,有一種微微上頂之勁,這樣頸部才能放鬆端正。

3.沉肩垂肘:就是兩肩放鬆,兩肘下垂,不可用勁挺緊。

4.含胸拔背:就是脊要直,不可隨意彎曲,或依靠他物。在脊直的基礎上胸要內含。

5.舒腰松腹:腰腹是練氣、運氣的重要部位。腹為練氣之爐;腰為腎之府,命門之所在,經脈運行之要關。腰腹放鬆而不懈怠,才有助於練氣和氣的運行。

6.收臀松膝:臀微收則脊能直,膝松則能通達足三陰三陽之氣。

7.五趾抓地:站式腳要平鋪於地,五趾緊抓於地,使身體穩如泰山。

8.兩目垂簾內視:輕閉兩眼,內視所練之氣或行氣之處。《陰符經》說:「機在目。」《靈樞.大惑論》說:「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目為練功之要竅,目不亂則神可收,即斷幻覺,又斷陽光。目欲閉而不緊,緊閉則光黑過暗而昏;不閉則神露過明而弛。

9.塞兌返聽:塞兌,是輕合其嘴,不可咬牙,緊縮。老子說:「塞其兌,閉其門。」返聽則是使聽覺歸於自身以斷外緣。

10.舌抵上齶:又稱「舌柱上齶」,「柱舌」等。是舌自然的輕輕抵於上齶,使任督兩脈交通。練功達到一定程度,舌抵上齶之力自然加大,而後縮,那是功夫進展中出現的一種現象,不要故意追求。

二、呼吸 呼吸,又叫調息、息法、吐納等,是氣功鍛煉的重要一環。古人特別注意呼吸的鍛煉。在古代著作中,我們可以發現眾多的呼吸鍛煉的名稱。如:服氣、食氣、進氣、咽氣、行氣、採氣等等;也有很多呼吸的方法,如上息、下息、滿息、沖息、持息、長息、深息等。根據我們練氣的需要,最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一)自然呼吸:自然呼吸即一般的生理狀態下的呼吸。由於男、女生理上的差異及人們習慣的不同,出現的呼吸有以自然胸式呼吸為主者,有以自然腹式呼吸為主者,有自然混和呼吸者。不管哪種,均取自然狀態,微加意念而進行有意識的呼吸。此種呼吸是練功者常用的一種呼吸方法。

(二)順腹式呼吸:是通過自然呼吸的鍛煉,逐漸加以意識導引,加強順自然呼吸的腹式運動。其方法是:吸氣時,輕輕用意念使腹肌放鬆,腹部自然隆起;呼氣時,輕輕用意念使腹肌收縮。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腹肌起伏逐漸地、自然地加大。切忌勉強用力。鍛煉時一般意守肚臍,易於形成順腹式呼吸。

(三)逆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是練氣導氣和發功中主要的一種呼吸方法。鍛煉的方法是:吸氣時用意念支配腹肌逐漸收縮,腹部凹下;呼氣時用意念支配腹肌逐漸放鬆隆起。經過一個時期的鍛煉,這種呼吸就成為練功過程中一種自然的逆腹式呼吸了。

逆腹式呼吸鍛煉逐漸熟練後,可配合提肛動作,即吸氣時肛門微縮,前陰微收;呼氣時肛門及陰部同時放鬆。

(四)潛息、胎息:潛息,是經過長期的氣功鍛鍊形成的呼吸高度柔和狀態下出現的一種呼吸。胎息,是比潛息更柔和的腹式呼吸,腹部幾乎不動,而感到臍部在呼吸。古代文獻中對此兩種呼吸講的都很神秘,在練氣達到高度熟練時會自然出現這種呼吸,不可追求。

(五)其它呼吸方法:除以上主要呼吸方法外,還有吸長呼短、呼長吸短、鼻呼鼻吸、鼻吸口呼、呼後停閉、或吸後停閉等方法。這要在練不同功法和練功的不同階段中配合鍛煉。

(六)呼吸鍛煉的要領:

1.練動功或靜功開始時主要練姿勢,使姿勢動作熟練、放鬆,然後再配合練呼吸。否則易導致呼吸緊迫、情緒緊張、胸悶頭痛等。

2.呼吸最後達到的要求是深、長、勻、細,這是呼吸功夫的積累所形成的,不可故意拉長、硬壓。

3.古人在調息中講究呼吸的形態,有風、喘、氣、息四相之說。風相是指呼吸出入時自己能聽到粗糙的呼吸聲;喘相,是指雖然聽不到呼吸聲,但呼吸出入時則感到結滯不通暢;氣相,是指雖無聲、不結滯,但出入不勻細;息相,是指在高度安靜時,出現的深長勻的呼吸。古人認為「守風相則心散,守喘相則心結,守氣相則心勞,惟守息相則心定。」

4.在練呼吸之前最好先開口呼氣,意想身中百脈不通處,體內之濁氣,均隨息出,然後閉口納清,共3次。後任其自然,慢慢用意念調整所要練的呼吸方法。

三、意念 意念又叫心法、調心。意念的鍛煉是練氣的重要一環。《攝生三要》說:「聚精在於養氣,養氣在於存神。神之於氣,猶母之於子也。故神凝則氣聚,神散則氣消,若保惜精氣,而不知存神,是茹其華而忘其根矣。」這裡說明了練功中精氣神三者的關係,特彆強調神所居的重要地位。

練氣很重要的是鍛煉意念。特別是在導氣或發功中,意念的運用就更為重要。

(一)定位性意守:在練功或發功中意念集中於自身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如:上丹田、下丹田、中丹田、湧泉勞宮、指端、手掌等;或意念集中於身外的某一物或某一點上靜止不動。

(二)定向性意念:在練功或發功中意念隨氣在經絡中運行,或兩手或身體某部所感應而出現的氣感動象等。

(三)節律性意念:在練功或發功中意念隨呼吸而數息,或隨某節律運動,或細微的振動。如:振樁中的細微振動,發氣中的手法振顫等。

(四)壯力性意念:在練功或發功中意想力大,就象真有那樣大的力一樣。如:推山、托天門、拉九牛等。

(五)暗示性意念:是在練功或發功中配合語言誘導活動的一種意念鍛煉。如:默念字句,意想練功所達到之目的等。

(六)假借性意念:是練功或發功中提出一種假借現象,經鍛煉可出現一種氣的感應。如:撫球、按氣、貫氣、排病氣、氣熱如火、氣寒如冰、其氣利如劍,其氣柔和如綿等。

(七)意念鍛煉的要領:

1.意念活動要自然的與呼吸、姿勢相配合。如在練動功時意念要配合姿勢的升、降、開、合等運動。

2.意念活動要做到自然,在入靜的狀態下逐漸進行鍛煉。神無昏暗,心無散慢,勿忘勿助,不可固著。

3.練意念要有一個「信」字,不管是哪種意念活動都堅信通過鍛煉,能達到其目的,但不急於求成。

4.意念中出現景象不喜不恐,不慮不言,因勢利導,斂氣收神。

32 練氣的要領 | 練氣的時間、方位及注意事項 32
關於「氣功外氣療法/練氣的要素」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