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銀硃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釋名」亦名猩紅、紫粉霜。用石亭脂和水銀同罐煉成。貼在罐口的是丹砂,貼在罐內的是珠。

氣味」辛、溫、有毒。

「主治」

1、小兒內釣(驚風,多啼)。用銀硃半錢,乳香、煨各一錢,共研細,捏成丸子,如粟米大。半歲兒五丸,薄荷湯送下。

2、痰氣結胸。用銀硃半兩、明礬一兩,同研細。置瓦盞中,下加微火熔化。刮取,搓成丸子,每服一錢,茶和薑汁送下。此方名「鶴頂丹」。

3、水腫,但大便尚通暢。用銀硃半兩、煅硫磺四兩,共研細,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次服三十丸。

4、咽喉疼痛。用銀硃、海螵蛸,等分為末,吹入喉中,涎流,痛止。

5、火焰丹毒。用銀硃調雞蛋清塗搽。

6、湯火傷。用銀硃調菜油敷上。

7、背疽。用銀硃、白礬等分。煎湯溫洗患處,再用桑柴火遠遠烘熱。一天三次。

8、魚臍疔(按:疔初起,即呈長形,邊緣帶紅色,中央帶黑色。痛極者有救,不大痛者反而難救)。用水調銀硃成丸,每服一丸,溫送下。此方名「走丹」。

9、楊梅毒。用銀硃、粉錫,等分為末。把紙捲成捻子,蘸油點燃,放在木桶中。令病人到桶邊用鼻子吸取燒捻子放出的煙子。一天一次,七天可愈。又方:銀硃二錢,孩兒茶一錢,桂香一錢,皂角子一錢,共研細,照上方作熏藥用。又方:銀硃、水銀粉各一錢,黃蠟、菜油各一兩,加熱化開調藥,攤在油紙上貼患處,瘡自脫。

10、筋骨疼痛。用銀硃三錢、枯礬四錢,研細。裹入紙中做成三個捻子。每天早晨拿一個捻子蘸油熏肚臍,熏後蒙被而臥,汗出為好。

11、頑瘡久不收口。用銀硃一錢、陳年石灰五分、松香五錢、香油一兩,調勻,攤在紙上貼患處。

12、血風臁瘡。取黃蠟一兩,熔化後,加銀硃一兩,攪勻,攤在紙上。先把臁瘡刺孔,再把藥紙貼牢。

13、黃水濕瘡。用銀硃、鹽梅,合搗敷上。

14、瘡。用銀硃、牛骨髓桐油,調搽。

15、頭上生蝨。用銀硃浸,每天梳頭時帶藥入發。又一治法:紙包銀硃,燒著,用碗蓋住。煙結碗內成垢,以茶水洗下,倒入頭髮中,再把頭髮包起來。第二天,頭蝨盡死。

本草綱目 專題

參考

關於「本草綱目/銀硃」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