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創傷性動靜脈瘺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普通外科學》 >> 周圍血管疾病及周圍大血管損傷 >> 創傷性動靜脈瘺
普通外科學

普通外科學目錄

動脈伴行靜脈同時受傷,使動脈與靜脈交通,高壓動脈血直接流入靜脈,形成循環短路,稱為創傷動靜脈瘺。大多為穿透性損傷,如槍傷、刺傷等,少數也可由挫傷或醫源性損傷引起。以下肢多見。

一、病理與病理生理

創傷性動靜脈之間形成的瘺口,有洞口型、管狀型和囊瘤型三種類型(圖2-123)。受傷動、靜脈緊密粘連,通過瘺而直接交通者謂洞口型;在動、靜脈之間形成一個管道者為管狀型;在瘺口部位伴有創傷性動脈瘤者稱囊瘤型。

創傷性動靜脈瘺的類型


洞口型 管狀型囊瘤型

圖2-123 創傷性動靜脈瘺的類型

動靜脈瘺可在受傷後立即出現,但大多在堵住動、靜脈裂口的血塊溶解後才出現。動脈血直接經瘺口流入靜脈,靜脈血流量明顯增加,靜脈壓也明顯增高,靜脈逐漸擴張,靜脈內膜增厚,纖維組織增生,形成動脈壁樣改變,靜脈高壓,致深靜脈迴流困難,則淺靜脈出現擴張,以增加肢體遠側血液迴流。靜脈高壓及擴張,同時致瓣膜功能不全,進而交通支靜脈也出現擴張及瓣膜功能不全,血液發生返流,更加重了淺靜脈曲張。瘺近端動脈呈進行性擴張和伸長,動脈壁初期增厚,後期發生退行性改變,平滑肌纖維萎縮,彈力纖維減少,管壁變薄。遠側動脈因血流量減少而縮小,遠側肢體出現供血不足。動靜脈瘺促使大量側支循環形成,靜脈側支循環比動脈更多,淺表靜脈廣泛曲張。動脈血經瘺口直接流入靜脈,回心血量增多,使心臟負荷加重,可出現心率加快、心臟擴大,甚至心力衰竭。動靜脈瘺愈接近心臟,瘺口愈大,則心臟負荷愈重,早期即可出現心力衰竭。

二、診斷

患者均有明確受傷史,分析受傷時患者的體位和傷道的位置,可初步判斷受傷的血管。傷肢遠端有缺血表現,並出現腫脹和淺靜脈曲張。受傷部位皮膚溫度增高,有連續性隆隆樣雜音和震顫,在收縮期增強。囊瘤型動靜脈瘺,局部可捫及搏動性腫塊。壓迫瘺口或近端動脈,雜音及震顫可消失。瘺口附近明顯淺靜脈曲張,皮溫增高,瘺口遠端肢體發涼,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若瘺口較大或瘺口鄰近心臟,常有心率增快、心臟擴大,脈壓增寬和心力衰竭。手指壓迫阻斷瘺口後,可見心率減慢、脈壓增加、稱為Branham征陽性。

只要提高警惕,注意創傷史,一般診斷並不困難。瘺口附近靜脈壓及靜脈血氧含量均有明顯增高,有助於診斷。動脈造影時靜脈立即顯影,不但可以明確診斷,而且能了解瘺口的部位、病理類型及周圍血管的病變情況,對手術方式的選擇,也有重要價值,一般術前應常規檢查。

三、治療

(一)手術時機

創傷性動靜脈瘺難以自行閉合,明確診斷後,都應儘早手術治療,以免出現全身和局部循環障礙。若患者已有心力衰竭,術前應積極採取內科治療,待好轉後再手術。既往,多數學者主張等待測支循環建立,一般3~6個月後,再進行手術。因手術主要採用四頭結紮和瘺的單純切除術。近年來,由於血管外科的迅速發展,一般學者都主張早期手術。在受傷後即確診為動靜脈瘺者,可立即進行擴創、瘺切除及血管重建術。若傷後已5~7天,局部炎性水腫,血管壁脆弱,手術困難,且易並發感染,只要沒有繼發性出血與遠段肢體瀕將發生缺血壞死,應等待1~2月,待炎性水腫消退後,再進行手術。一般在受傷後1~2個月以上者,應及時進行手術。

(二)手術方法

1.閉合性手術

(1)動脈結紮術 結紮瘺口近側的主幹動脈,可能導致遠側肢體血液供應障礙,甚至發生缺血壞死,只有在並發心力衰竭、心內膜炎對手術耐受性很差的情況下應用。

(2)四頭結紮術(動、靜脈上、下端結紮術) 結紮瘺口上、下的動、靜脈,適用於肘或膝以下的分支動靜脈瘺。

2.血管重建術

(1)瘺口修補術 切開動脈或靜脈,在管腔內修補瘺口後,縫合動脈或靜脈。手術簡便,但縫線留於血管腔內,易致血栓形成

(2)瘺口切除血管重建術 瘺口切除後,動、靜脈分別對端吻合,或行血移植術。手術比較徹底,效果良好

32 創傷性動脈瘤
關於「普通外科/創傷性動靜脈瘺」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