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診斷/心包疾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放射診斷學》 >> 循環系統的X線診斷 >> 其它常見後天性心臟病 >> 心包疾病
放射診斷學

放射診斷學目錄

(一)心包積液(Pericardial effusion)

心包積液常見於急、慢性心包炎,以結核最常見,其次為風濕性、化膿性及病毒性等。隨著積液量增加,心包腔內壓力上升,到一定程度時,可壓迫心臟,例如心房及腔靜脈壓力升高使靜脈迴流受阻,心室因受壓不能充分舒張舒張壓加大,排血量減少。因上述因素產生一系列症状,臨床上稱為心包填塞症。

X線征(圖4-11)

心包積液


圖4-11 心包積液

少量心包積液,一般在250-300ml以下者,心影的形態及大小正常或輕度增大,搏動正常,中等量心包積液,液體在300~500ml以上時,心臟輕度向兩側擴大,上腔靜脈陰影擴張,左房輕度增大和肺淤血等。大量心包積液,心臟向兩側普遍增大,心影正常弧度消失,呈球形或燒瓶樣,兩側心膈角呈銳角,心蒂相對較短,心臟搏動減弱或消失,上腔靜脈增寬,肺淤血。臥位檢查時,心臟與橫膈的交界面變窄,而心底部橫徑較立位時增寬。

心肌病的鑒別診斷:心肌病分原發性繼發性兩種,原發性心肌病以擴張型最常見。這些心肌病引起雙心室增大,但以左心室增大為主,表現為心腔明顯擴張,而心肌肥厚較少。因此,心臟呈中度至重度增大,心搏動減弱,往往與心包疾病不易區別,下列徵象可作鑒別診斷的參考:①心肌病雖然也是普遍性增大,但以左心緣增大為主。右心緣隆凸程度比心包積液輕。②如心腔擴張重度,肌張力明顯降低,則心膈角往往成鈍角,而心包積液時呈銳角。③心臟搏動雖也減弱,但在心包積液時,主動脈搏動減弱的程度比左心室輕,且常見正常搏動。心肌病則左心室與主動脈二者搏動減弱的程度一致:換言之,主動脈結搏動減弱比心包積液明顯。④肺血管改變:心肌疾病多見肺淤血,而心包積液時肺血管正常。

總之,依靠X線平片及透視診斷心肌病與心包積液,多數情況可根據上述四點鑒別,但有時二者徵象酷似,鑒別甚難。應該強調影像診斷學的重要意義,B超能直接顯示心肌厚度、心腔大小及心包積液;因此,B超對這類病診斷意義較大。

(二)縮窄性心包炎(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

心包炎或心包積液進入慢性期,可引起心包粘連、增厚,各部增厚程度不一,一般心室面包括膈面增厚、粘連較顯著。增厚的心包象一個盔甲,包在心臟的周圍,使心臟收縮及舒張受限,靜脈迴流受阻,引起靜脈壓升高,上腔靜脈擴張,肝大及腹水等。10~30%的病例可發生心包鈣化

X線征(圖4~12)

縮窄性心包炎


圖4-12 縮窄性心包炎,箭頭示心包鈣化

①心臟不大,有時輕度或中度增大。增大的原因有二:一為心包膜增厚,伴有少量包裹性心包積液。二為縮窄壓迫左右心室或房室環,引起左右心房增大。

②心臟外形失去正常形態,各弧分界不清,心緣僵硬,輪廓不光滑且不規則(多因胸膜心包膜粘連)

③心緣搏動:縮窄處心緣搏動明顯減弱或消失,但鄰近非縮窄區則搏動增強。

④心包鈣化:心包鈣化如同蛋殼狀、帶狀或班塊狀。鈣化多累及房室溝、右心房、室周圍,右心室胸骨面及膈面(圖4-12,側位象),其次為左心室除心尖以外的部位。有時鈣化見於室間溝,壓迫左冠狀動脈

⑤上腔靜脈影增寬,肺淤血征。

參看

32 慢性肺原性心臟病 | 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 32
關於「放射診斷/心包疾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