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學/傳染病區的管理及隔離技術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基礎護理學》 >> 傳染病區的管理及隔離技術
基礎護理學

基礎護理學目錄

一、隔離的概念

隔離是將傳染病人及帶菌者在傳染期間安置在指定的地點與健康人群分開,便於治療和護理。同時,便於污染物的消毒,小污染範圍,減少傳染病傳播的機會。這樣,既有利於防止傳染病人的蔓延,也有利於病人的康復

二、隔離的意義

鑒於任何一種傳染病都具有傳染性及流行特徵。因此,對傳染病人的隔離意義在於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便於集中治療,以最少的人力,物力控制傳染病流行,提高治癒率,以達保護易感人群之目的。

三、傳染病區的設置要求與清潔區、污染區的劃分。

(一)傳染病區的設置要求,傳染病區應與普通病 區分開,並遠離水源、食堂和其它公共場所。傳染病區應設有多個出入口,以便工作人員和病人分道出進。

隔離單位的劃分,以病人為單位,每位病人有單獨的生活環境和用具與其他病人隔開,如綜合性醫院普通病區的隔離病人。有的是以病種為單位,同種傳染病的病人,可住在同種病室,但應與其他病種的傳染病人相隔離。凡未確診或發生混合感染及危重病人有強烈的傳染性時,應住單間隔離。

(二)清潔區與污染區的劃分

1.清潔區 凡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區域稱為清潔區。如更衣室、值班室、配膳室及庫房等。

2.半污染區 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區域稱為半污染區。如醫護辦公室、治療室、化驗室、內走廊及出院衛生處置室等。

3.污染區 凡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或被病人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的區域稱為污染區,如病室、廁所、浴室等。污染區內的物品未經消毒不准帶出它處。

四、隔離消毒的原則

1.明確清潔與污染的概念,病室門口和病床要懸掛隔離標誌。門口備有泡手的消毒液及灑有消毒液的擦鞋墊和掛隔離衣用的立櫃或壁櫥。

2.進入隔離區按規定戴工作帽、口罩及穿隔離衣。穿隔離衣前,備齊所用物品,不易消毒的物品應放入塑料袋內避污,穿隔離衣後,只能在規定範圍內活動。

3.病室內每日須用紫外線行空氣消毒一次,或用消毒液噴洒消毒。每日晨起後用1%氯胺溶液或其它消毒液擦試病床及床旁桌椅。

4.病室內污染物品必須先經過消毒後進行清潔處理。任何物品均不可放在地上,已經在地上或落地的物品視為污染,必須經過消毒後再用。病人接觸過的用物,須經嚴格消毒後方可遞交,病人的信件、票證、書籍等須經熏蒸消毒處理後才能重新使用。

5.病人的傳染性分泌物經培養三次,結果為陰性或確已渡過隔離期,經醫生開出醫囑解除隔離。解除隔離後病人經過沐浴更衣方可離開,病室所有用物必須終末消毒

6.終末消毒分類進行。將布類包好註明隔離用物送洗衣房消毒清洗;茶壺、臉盆、痰杯煮沸消毒;被褥枕芯曝晒6小時或晾在陽台24小時;用通風或紫外線照射形式空氣消毒,必要時以福爾馬林熏蒸消毒。熏後通風,再以1%氯胺溶液擦拭床單位。

32 分泌物培養標本採集法 | 傳染病隔離種類 32
關於「護理學/傳染病區的管理及隔離技術」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