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診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手診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診斷學科。在東西方醫學中都可以找到研究痕迹和成果,手診在當代已經成為專門的學科,廣泛應用於生活。手診與命運測試等不可同類比,屬於完全不同領域。

目錄

定義簡介

手診的概念就是指通過人體手的紋路形態、變化、規律等方式,對人體器官的演變作出推理的一種防治輔助手段(根據黎黍勻專家定義)。運用視覺觸覺等,對手上的徵象進行有目的地觀察,以了解人體健康或疾病狀況。無論西醫的視、觸、叩、聽,還是中醫的望、聞、問、切,其視、望均排第一位;手診主要是指對手部的望診,這種方法中西方都有,主要分為氣色形態、手紋和手形三大類。  

發展歷史

手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遠古時代,人們通

Bkj7l.jpg

過長期觀察手上的紋路,發現了疾病與紋路的規律性變化。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在同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經過歷代醫學家的不斷實踐、充實和發展,積累了豐富的診斷疾病經驗。手紋診病也是其中一分支。  

古代

唐朝王超的《水鏡圖訣》記載有根據觀察幼兒食指內側表淺靜脈的色澤與形態變化推斷病情。到了明代,小兒食指指紋診法漸被醫家提出並廣泛應用。清代的一些醫學家積極探索研究望診、手診,去偽存真,先後編著了《清太醫手診譜》、《行色外診筒摩》、《四診訣微》、《望診遵經》等,彙集歷代手診之法。清代《小兒推拿廣義》詳細記述了通過手掌診病的方法。手診已經成為中國醫學臨床輔助診斷的一部分。  

民族

手診也是我國民族醫學診斷的常用方法。藏、蒙、維吾爾、傣、彝、朝、哈薩克、瑤、壯、苗、回等醫學體系,都有系統的手診內容。如瑤醫認為手五指通五臟,手五指分屬五臟,每指各屬一臟腑拇指屬脾胃,食指屬肺與大腸,中指屬心與小腸,無名指屬肝與膽,小指屬腎與膀胱。而在藏醫學中,手診和尿診成為其核心診斷手段。  

西方

手診不僅僅在中國,在世界上也有悠久的歷史。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著有《亞里士多德手相術》,該書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17世紀的克魯醫生開始關注指紋研究;1823年潑金傑出版了有關指紋紋路的論文。不久,指紋成為偵探領域的重要手段。20世紀70年代,美國學者的著作《皮膚紋理學與疾病》詳細記述了掌紋與疾病的關係。

不久,指紋成為偵探領域的重要手段。手診正式應用於醫學診斷,是近30年改革開放帶來的研究進展。其中我國湧現出許多有水平的手紋專家、學者。他們為手紋的研究而努力不斷,精神可嘉。手診的概念就是,專業人士通過人體手的紋路形態、變化、規律等方式,對人體器官的演變作出推理的一種防治輔助手段。  

中醫

中醫理論「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補其不足,瀉其有餘」。恢復陰

Bkj7m.jpg

陽相對平衡是治療基本原則。「邪之所湊,其氣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就是疾病,正,就是抵抗力,陰陽離決,是病危、病故。根據手診、舌診、甲診、脈診綜合分析辨證施治,因病而異,因人而異,因自然條件而異,中藥按君、臣、佐、使,四氣(寒、熱、溫、涼),五味(辛、甘、酸、苦、咸),按五行相生相剋關係來調理機體,使之相對平衡,減輕痛苦,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命。它同經絡診法、腧穴診法、時辰診法及氣質診法一樣,雖一般診斷專著未載,尚未能普及於臨床,但確屬醫診法學之重要內容。經過醫學、生理、心理等學者們的努力,把這一歷經幾千年的潛在經驗逐步變成顯科學。 

當代著名中醫學董建華說,「欲窮臨床,首重於診。診法之中,望聞問切,至為重要。 觀古往今來,為名醫者莫不精此四者之道。然四診之外,又有五氣六運可稽,易經八卦可演,千般諸法,精窮奧蘊。前賢雙調和孫思邈嘆曰:須精熟如此,乃得為大醫。」

1956年,我國制定了十指紋分析法,並應用於臨床和司法系統。1966年後,我國一些醫院用手紋和足紋特徵來識別嬰兒,使皮紋學應用於臨床。

Bkj7n.jpg

後來出現了許多著名掌紋醫學專家,也陸續出版了一些掌紋醫學專著。「從外知內。」「視其外,以知其內臟,則知所疾矣。」「有諸內,必形諸外。」「掌中熱者腑中熱,掌中寒者腑中寒。」「手掌信息關全身。」這些認識,是古代醫學學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凡事物的局部都相似於該事物的整體,這是全息論的基本定測。《論語》也講「人焉廋哉」,就是說人的精神健康狀況必然要在外部表現。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指出:「手是人類外在的頭腦」。人,是以五臟為中心,通過六腑、經絡溝通表裡,運行氣血而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十指連心。」現代解剖學證實,手神經直接著大腦,當臟器有病變時,就由自律神經傳到大腦,然後,再通過腦髓神經把變化情形顯示到雙手上。

手診是一門先進的中醫學科,等同於掌紋診病學和掌部醫學。在長期的研究中發現:手紋、手型、氣色形態、皮紋指甲在手掌與健康相對性的醫學研究中,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缺一不可。所以「手診」在當前的研究階段應該稱之為「掌部診病學」或「掌部醫學」或「手診學」。  

診斷原理

手診的原理。人體的器官是一個系統性的整體,器官有任何不良的壓力和損傷,將通過礦物質等物質進行傳遞到皮膚表層,並牽引皮膚,形成凹凸形態。人們經過長期觀察、積累、對照,選擇機率高的現象當作診斷的標準。比如,從來沒有線路的某個手的部位,突然發現有紋路出現,就預示著該地方出現了不良的干擾。  

涉及領域

手診涉及的領域。手診涉及人體八大系統,300多種信號,100多種病態現象的特徵。由於認識的角度不一,手紋的探索一直吸引大量人群進行。手診對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循環系統生殖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骨骼(運動)系統,有重要參考意義。其中多數的心血管疾病免疫不良疾病、過早衰退、亞健康預防、亞疾病的回復等,可以通過手診的進行得以糾正。  

診斷流程

診斷流程:提交清晰相片——發送郵箱——3天內診斷——診斷完成——發送診斷結果——提交防治意見— —列舉使用藥物、營養、飲食、心理、運動等領域建議——繼續溝通

注意:相機拍手紋的時候,相機要求像素應該在800萬以上較好,拍照的時候,手不搖動,並對目標靜止3秒以上才按快門,這樣能夠得到質量高的清晰圖片,利於診斷。

參看

關於「手診」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