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切開術後症候群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心包切開術後症候群(post pericardiotomy syndrome)是指心臟手術1周後出現發熱心包炎胸膜炎等臨床症状群。

目錄

心包切開術後症候群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心臟手術後及其他心臟介入治療引起的併發症

(二)發病機制

多發生在心臟手術後2~3周。曾認為與心包內的血液引起炎症反應或與病毒感染有關,但均未能得到充分的證實。目前認為可能與高敏反應或自身免疫有關。Engle等研究證實,在一些心包切開術患者的血漿內有抗心肌抗體存在:大約70%心包切開術後症候群患者血漿抗心肌抗體效價升高,而無此症候群的心包切開術後患者僅8%升高。

心包切開術後症候群的心包組織無特異性病理改變,心包損傷及積血可能引起心包粘連和增厚,偶有纖維化心包腔消失,引起縮窄性心包炎。心包切開術後症候群的心包液可呈草黃色或粉紅色。

心包切開術後症候群的症状

通常在心臟手術後2~3周急性起病,其特徵為發熱乏力胸痛。有些病例手術後1周內即持續發熱。胸痛是急性心包炎的特徵,胸痛的性質類似胸膜炎。其他非特異性的炎症表現包括血沉加快多形核白細胞升高。幾乎所有的病人在心臟手術後頭幾天可聞及心包摩擦音,大多數於1周內消失而不發生此症候群心臟手術後心包滲血極為普遍,術後10天內有56%~84%病人有心包積液。不典型的病例可僅有發熱、心電圖改變和血沉加快,無胸骨後痛和心包摩擦音。此症候群可以複發,5%的病人複發常出現在手術後的頭3個月內。

心包切開術後症候群的診斷是一種排除性的,在診斷前應充分考慮並排除引起發熱、不適和胸痛的其他原因。

心包切開術後症候群的診斷

心包切開術後症候群的檢查化驗

1.白細胞計數增多(1萬~1.5萬/mm3),中性增高為主。

2.血細胞沉降率升高。

3.C反應蛋白升高。

4.免疫熒光技術血中發現抗心肌抗體。

1.X線 心臟中度增大,有心包積液;1/3病人左側或雙側胸腔積液,1/10患者有肺浸潤

2.超聲心動圖 心包積液

3.心電圖 非特異性ST-T改變和陣發性房型心動過速

心包切開術後症候群的鑒別診斷

本病需與術後的其他原因,包括感染引起的發熱相鑒別。

心包切開術後症候群的併發症

可出現反覆的心包壓塞,但罕見發生縮窄性心包炎

心包切開術後症候群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目前尚無特殊的預防方法,術前預防性應用類固醇類藥物並不能有效地阻止術後的心包切開術後症候群的發生。

心包切開術後症候群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心包切開術後症候群有自限性,但長期遷延可致殘。發熱胸痛可用阿司匹林或非激素類抗炎藥加以緩解。用藥後48h內無效可使用激素治療。手術後頭6個月此症候群多有複發。約1%成年人心臟手術後平均49天發生心臟壓塞,同時伴有發熱、心包摩擦音及典型「心包痛」。抗凝治療與心包切開術後症候群伴發心臟壓塞無關。心臟壓塞行心包穿刺處理,反覆的心臟壓塞需要進行心包切除術。發生縮窄性心包炎罕見,多出現在心包切除術後症候群後的數月至數年。

(二)預後

通常心包切開術後症候群是一種預後較好的自限性疾病,但也可是遷延性的。

參看

關於「心包切開術後症候群」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