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檢驗學/炎症時脫落細胞的一般形態特徵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臨床基礎檢驗學》 >> 脫落細胞檢查 >> 脫落細胞檢查基本知識 >> 炎症增生的脫落細胞 >> 炎症時脫落細胞的一般形態特徵
臨床基礎檢驗學

臨床基礎檢驗學目錄

(一)上皮細胞的一般形態變化

上皮細胞在不同的炎症時反應亦不同。急性炎症時,上皮細胞主在表現為退化變性和壞死慢性炎症時則主要表現炎墳生、再生和化生、並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變性。

1.鱗狀上皮細胞:炎症時基底層和中層細胞的改變較為明顯,主要是細胞核的改變,有時細胞形態也有一定程度的改變(圖19-5)。

(1)細胞核:核體積增大,比正常細胞核大1倍左右,膽細胞體積不變,所經有輕度的核與胞策比例失常。由於細胞核仍為圓形或卵圓形,染色質顆粒細胞致且分布確均勻,與癌細胞不同。當細胞生長活躍時,細胞核呈輕度異形,不規則,有皺褶,染色質略增多,染色較正常略深,核肥大和異菜是炎症所致細胞增生,生長活躍的表現。此外尚見核固縮核碎裂等細胞退變和壞死表現。

(2)細胞形態:炎症時,鱗狀上皮細胞形態偶爾發生明顯變異,如呈蝌蚪狀、梭形、星形或不規則形,但胞核改變不蝗顯或輕度增大,深染和畸形。此類細胞被稱為異形細胞可能是柱狀上皮細胞的鱗狀化生。塗片中常見到增生的底層細胞和中層細胞團,其細胞核可有輕度畸形,染色略深,但大多數細胞核形態、大小、染色均屬正常範圍。

炎症病變的脫落上皮細胸形態改變示意圖 炎症病變的脫落上皮細胸形態改變示意圖


圖19-5 炎症病變的脫落上皮細胸形態改變示意圖

上 炎症病變的鱗狀細胸

下 炎症病變的柱狀細胸

2.柱狀上皮細胞:炎症時,纖毛柱狀上皮細胞改變較明顯的,常成處開成排脫落,細胞經固縮退變不主。

(1)細胞核:發生固縮性退變,胞核體積縮小,核形輕度不規則,油印變深,有的為正常細胞核的一半大小,此外可見含2個核以上的多核重疊狀。

(2)細胞形態:細胞體積縮小,呈小錐形,胞質呈深紅染色。

(3.病毒感染所致上皮細胞形態改變,與脫落細胞學檢查有關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在呼吸道陰道和泌尿道。巨細胞病毒感染的細胞內出現包涵出現包涵體對細胞學檢查有診斷意義。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後,上皮細胞核發生明顯改變,易被誤診為癌細胞。

(1)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單純皰疹病毒分為Ⅰ型和Ⅱ型。Ⅰ型主要經口及呼吸道傳播,Ⅱ型通過性器官傳播,女性生殖器感染好發部位是宮頸和陰道上部,主要累及鱗狀上皮,可能與宮頸癌的發生有關,塗片中疾病早期,鱗狀細胞核中度至重度腫大,呈弱嗜好鹼性,不透明,毛玻璃樣,偶見胞質核呈空皰狀,有時可見多核巨細胞形成,胞核中心可見嗜酸性包涵體,包涵體周圍是亮暈,核邊清楚。最後病變細胞發生變性,電鏡證實核內包涵全由單純皰疹病毒顆粒組成,胞質內也可見到核病毒包涵體。

(2)巨細胞病毒感染:主要感染嬰兒。全身各主要器官均可受累,常見器官為唾遙、肺、肝、腸、腎、膀胱、腦等。

細胞學檢查可見脫落的肺泡上皮細胞、支氣管纖毛柱狀上皮細胞或腎小管上皮細胞體積增大,直徑達20-40μm,胞核或胞質內出現嗜酸性包涵體。核內包涵體體積巨大,直徑達8-10μm, 包涵體周圍有沉暈。胞質內包涵體體積較小,可含一個或數個,包涵體周圍也有亮暈(圖19-6)。電鏡證實包涵體由巨細胞病毒顆粒組成。

巨細胞病毒包涵體


圖19-6 巨細胞病毒包涵體

(二)上皮細胞增生、再生、化生時的脫落細胞形態

1.增生(hyperplasia)指非腫瘤性增生,多由慢性炎症或其它理化因素刺激所致上皮細胞分裂每殖增強,數目增多,常伴有細胞體積增大。

塗片中上皮細胞增生共同特點是:①核增大,可見核仁;②胞質內RNA增多,蛋白質合成旺盛,故胞質嗜鹼性;③胞質相對校校少,核與胞質比例略大;④核分裂活躍。

(1)鱗狀上皮細胞增生:主要是生髮層細胞層資助明顯增多。塗片中見底層細胞成團脫落。細胞核增大,比正常大0。5-2倍,染色質仍為細胞顆粒狀,分布均勻,可崢於少數染色質結塊。核與胞質比例略增大,核形態正常,人晨可見雙核細胞。增生活躍時細胞核可有輕度至中度不規則。表層細胞成熟正常。

(2)纖毛柱狀上皮細胞的增生:塗片中見纖毛西半球狀細胞核肥大,染色質顆粒增粗,可見染色質結塊,有時可看到雙核或多核纖毛柱狀上皮細胞,核圓形或卵圓形,有時重疊,染色較深。胞質豐富,嗜伊紅染色,游離比值可見於纖毛。儲備細胞亦可成團脫落,排列緊密,細胞形態一致呈多角形或圓形,胞質較少。胞質核成圓形,位於胞體中央,大小一致,染色略深(圖19-7)。

核肥大和多核纖毛柱狀細胞示意圖


圖19-7 核肥大和多核纖毛柱狀細胞示意圖

2.再生(regeneration)上皮組織的損傷由鄰近健康上皮的生髮層細胞分裂增生修復稱再生。由於再生上皮細胞未完全成熟,易於脫落,故在塗片中除見再生上皮細胞外,還可見增生活躍的基底層細胞。再生細胞核增大,染色深,見染色質結塊,核仁增大增多,或見有絲分裂。胞質略嗜鹼性。有時可見雙核或多核細胞,此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細胞。

3.化生(metaplasia)在慢性炎症或其它理化因素作用下,柱狀上皮的伴備細胞增生,逐漸向呈多邊形,胞質豐富的鱗狀上皮細胞分化,這種柱狀上皮在形態和功能上均轉變為鱗狀上皮的過程稱為鱗狀化生。鱗狀化生是由基底層開始,逐漸推向表面,所經有時表面尚殘存部分原來的成熟柱狀上皮細胞,常見於鼻腔鼻咽、支氣管、子宮頸等部位。

不成熟的鱗狀化生上皮細胞形態與基底層細胞和棘層細胞間的過渡細胞相似,細胞排列緊密,胞質少,呈紅染,無細胞間橋。完全成熟的鱗狀的化生上皮細胞與正常鱗狀上皮細胞難以區別。(圖19-8)

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鱗狀化生過程示意圖 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鱗狀化生過程示意圖


圖19-8 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鱗狀化生過程示意圖

①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部分表面柱狀細胞已壞死脫落,未發生鱗狀化生

②儲備細胞增生,表層細胞呈多邊形傾向,形成幼稚鱗狀上皮,即早期鱗狀化生

③儲備細胞繼續增生,表層細胞發展成為多邊形,形成較成熟的鱗狀上皮

④表層細胸呈大多邊形,具有成熟鱗狀細胞特徵(成熟的鱗狀化生)

塗片中,鱗狀化生細胞體積與外底層細胞相似,呈圓形,卵圓形或多邊形。成排或成團脫落的細胞排列緊密,細胞邊界清楚,有時細胞間有空隙,見橋樣突起,胞質量中等,戲染。胞核位於中央,圓形或卵圓形,常見染色質結塊,有晨見核仁。核漿比例為1:1-2。有時在鱗狀化生細胞團邊比值附有少量柱狀上皮細胞,且可見少量纖毛。因此生部痊常伴有慢性炎症,故塗片中常常可見各種類型炎症細胞。

若鱗狀化生細胞胞核體積增大,大小、形態異常、核染色摶增粗,染色變深,則表明要化生基礎是發生了核異質稱為異型化生或不典型化生。

(三)各類型炎症的脫落細胞特徵

炎症可分為包性、亞急性、慢性和肉芽腫性炎症四種類型。前三種是按炎症疾病的病程分類;後者則由特殊病原引起,其局部由具很強吞噬能力的巨噬細胞組成,常呈慢性經過。

1.急性炎症:淫片中見上皮細胞常有明顯退變,有較多壞死細胞碎屑、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巨噬細胞胞質內吞噬有壞死細胞碎屑,此外還可見紅染無結構、呈網狀或團塊狀的纖維素。

2.亞急性炎症:淫片中除退變上此細胞和壞死細胞碎屑外,尚見增生的上皮細胞。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及嗜酸粒細胞常同時存在。

3.慢性炎症:淫片中較多成團的增生上皮細胞。炎症細胞則以淋巴細胞或漿細胞為主。變性、壞死的細胞成減少。

4.肉芽腫性炎症:單純從細胞學角度診斷肉芽腫性炎症比罰因難,除非在少片中找到特殊病原體結核病是最常見的肉芽腫性炎症,以形成結核結節為特徵。組織學上結核結節由類上皮細胞、朗罕巨細胞和淋巴細胞組成,中央常發生乾酪樣壞死,塗片中可見台下成分:

(1)類上皮細胞:由組織細胞吞噬結核桿菌後變形而成,細胞呈梭形或多邊形,直徑約15-25μm胞質豐富染淡紅色,細胞邊界不清。核圓形、卵圓形,更常見的是核變狹長,呈黃瓜或鞋底狀,兩端鈍圓,核邊薄,染色質疏鬆呈細顆粒狀,有1-2個核仁。類上皮細胞成堆區伴有乾酪樣壞死時,更具有診斷意義。

(2)朗漢斯巨細胞:是由多個類上此細胞融合而成。該細胞體積大,可達200-300μm 呈圓形或不規則形,內有十幾個到幾十個細胞核,常排列在細胞周邊部,呈環形或馬蹄形。朗漢斯巨細胞的胞質染色性質主其每個胞核的大小,形態、染色性質均與類上皮細胞相似(彩圖4)。單純靠朗漢斯巨細胞來診斷結核不可靠,必須同時見於類上皮細胞和干醣酪樣壞死才具有診斷意義。

(3)乾酪樣壞死:壞死較徹底,呈紅染無結構的顆粒狀物,在紅染無結構壞死的背景上難以托到細胞碎片,在乾酪樣壞死附近期中伴有類上皮細胞,則更支持結核的診斷。

惡性腫瘤常發生凝固性壞死,因此作細胞學診斷時應與其鑒別。

(4)其它細胞:結核病塗片中還有較多的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

32 炎症增生的脫落細胞 | 核異質和角化不良的脫落細胞形態 32
關於「基礎檢驗學/炎症時脫落細胞的一般形態特徵」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