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弓右位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右位主動脈弓是較常見的先天性血管畸形主動脈左心室發出後不跨越左主支氣管,而跨越右主支氣管向後,接於降主動脈,降主動脈沿脊柱的右側下降,直至接近橫膈時才偏向左側。病人常伴有其他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聯症、心室間隔缺損肺動脈瓣閉鎖右房室瓣閉鎖、主動脈干永存和大動脈錯位等。

目錄

主動脈弓右位的原因

胚胎髮育的第4周,兩側背主動脈的前端繞越咽腸後,在前腸的腹側形成第1對主動脈弓和左、右原始主動脈。後者互相融合形成主動脈囊。隨著腮弓的成長,先後從主動脈囊發出6對腮動脈弓並與背主動脈相連接。在第3對腮動脈弓充分發育時,第1、2對鰓動脈弓均消失。第3對鰓動脈弓形成頸總動脈和一部分頸內動脈,第4對鰓動脈弓左側形成主動脈弓,右側形成無名動脈和右鎖骨下動脈干。第5對鰓動脈弓不恆定存在或迅即消失。第6對鰓動脈弓形成肺動脈,其右側遠段與背主動脈聯接中斷;左側在胎兒期持續存在稱為動脈導管,出生後導管閉合成為動脈導管韌帶。左側第4鰓動脈弓退化消失,右側發育形成主動脈弓,降主動脈位於脊柱右側。從主動脈弓發出分支的排列順序呈正常的鏡影,即第1支為左無名動脈,再發出左頸總動脈和左鎖骨下動脈;第2支為右頸總動脈;第3支為右鎖骨下動脈。有時主動脈弓共發出4個分支,而左無名動脈不存在,動脈導管或動脈韌帶位於左無名動脈或左鎖骨下動脈與左肺動脈之間。食管後方無血管者不構成血管環。右位主動脈弓一般對氣管、食管不產生壓迫,但有少數病例動脈導管或動脈韌帶,從左肺動脈繞過食管後方連接於右側主動脈弓遠段,或左鎖骨下動脈起源於近段降主動脈,經食管後方進入左上肢,動脈導管或動脈韌帶亦可位於氣管左側左肺動脈與左鎖骨下動脈之間,或位於左肺動脈與起源於降主動脈的左鎖骨下動脈之間。

主動脈弓右位的診斷

右位主動脈弓本身不引起明顯血流動力學改變,但伴左位動脈導管或左位動脈韌帶時可與動脈導管、動脈韌帶、主動脈弓、肺動脈共同構成血管環,壓迫食管和氣管而引起吞咽困難呼吸窘迫肺部感染症状,偶引起聲音嘶啞胸部X線和食管吞鋇X線檢查可提示本病的存在,主動脈造影則可確診。

主動脈弓右位的鑒別診斷

臨床上要鑒別各種類型的先天性主動脈弓畸形,其中包括梗阻性先天性主動脈弓畸形如主動脈縮窄主動脈弓中斷,非梗阻性先天性主動脈弓畸形如雙主動脈弓和右位主動脈弓伴迷走左鎖骨下動脈等,也可包括分流性先天性主動脈弓畸形如動脈導管未閉

1、主動脈縮窄

主要病變是主動脈局限性短段管腔狹窄或閉塞引致主動脈血流障礙。主動脈縮窄段病變的部位絕大多數(95%以上)在主動脈弓遠段與胸降主動脈連接處,亦即主動脈峽部,鄰近動脈導管動脈韌帶區。但極少數病例縮窄段可位於主動脈弓,胸降主動脈甚至於腹主動脈。有時主動脈可有兩處呈現縮窄。極少數病人有家族史。本病多見於男性,男女之比為3~5∶1。主動脈縮窄的臨床表現,隨縮窄段病變部位、縮窄程度、是否併有其它心臟血管畸形及不同年齡組而異。

2、主動脈弓中斷

主動脈弓中斷系指主動脈弓某個部位的管腔閉鎖或者闕如,在解剖上形成主動脈弓離斷,近、遠側管腔不連續,從而造成主動脈弓的兩個部分之間或主動脈弓與降主動脈之間的血流中斷。主動脈弓中斷幾乎都合併粗大的PDA和VSD,也可合併其他心內畸形和大血管心室連接關係的異常。合併PDA是主動脈弓中斷患兒出生後賴以生存的條件。中斷部位以遠的主動脈弓和降主動脈的血流是由右心房或/和右心室通過ASD或VSD,經PDA提供。患兒出生後因為肺循環阻力降低,左右心室之間壓力階差增大,經VSD產生左向右分流,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如果合併PDA細小或左室流出道梗阻,可導致頑固性心力衰竭,大部分病例死於新生兒期,少部分存活者則出現肺血管繼發病變,導致肺動脈高壓,漸至右心衰竭

3、雙主動脈弓

雙側第4鰓動脈弓均存留並發育成長則形成主動脈弓。升主動脈正常,在心包膜外分為左、右兩支主動脈弓。左側主動脈弓在氣管前方從右向左行走,越過左主支氣管,在脊柱左側與右側主動脈弓匯合成降主動脈。右側主動脈弓跨越右側主支氣管在脊柱前方、食管後方,越過中線向左向下行,與左側主動脈弓匯合成降主動脈。左、右主動脈弓各自分出兩個分支,即左側主動脈弓發出左頸總動脈和左鎖骨下動脈,右側主動脈弓發出右頸總動脈和右鎖骨下動脈。動脈導管或動脈韌帶位於左側主動脈弓、左鎖骨下動脈起點部位的下緣與左肺動脈之間。大多數病例兩側主動脈弓口徑不相等,一般右側較粗。少數病例降主動脈位於右側,左動脈弓跨越左主支氣管後,向後向右經食管後方,在脊柱右側與右主動脈弓匯合成為降主動脈。不論降主動脈位於左側或右側,由於雙側主動脈弓形成的血管環圍繞氣管、食管,如兩側動脈弓之間空隙狹小,臨床上均可產生壓迫症状

4、右位主動脈弓伴迷走左鎖骨下動脈

右主動脈弓並左迷走鎖骨下動脈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右位主動脈弓畸形。這種異常極少引起症状和並發其它心臟畸形,因此成年人有右位主動脈弓的幾乎都是這一類型。但在老年患者可因大血管的硬化紆曲而產生食道或氣管壓迫症状。它的發育過程是左鎖骨下動脈與左頸總動脈之間的這一段胚胎左弓退化中斷,而胚胎左弓的遠端部分發育成一個動脈憩室,當迷走左鎖骨下動脈起源於此時,常在食道後方產生一個較大的佔位效應,降主動脈可下行於脊柱的左側或右側,而且在右側更常見,這時食道壓跡不明顯,食道造影僅可見食道後壁有一小的橫行壓跡,這是迷走左鎖骨下動脈跨過脊柱產生的。少數病例中右主動脈弓後段經食道氣管後方橫跨中線並下降於脊柱左側時,胸片上易誤認為雙主動脈弓,食道造影顯示食道前移。CT掃描主要用於除外縱隔腫塊或進一步了解其血管類型。CT顯示右位主動脈弓其位置通常較高,多位於左頭臂靜脈水平,而且走行更接近矢狀方向而不是斜行方向。其弓上有四個分支,從主動脈弓近端至遠端的排列順序是左頸總動脈、右頸總動脈、右鎖骨下動脈及左鎖骨下動脈。左鎖骨下動脈通常較膨大,從食管後方越過脊柱到左側上升於氣管左後方。

5、動脈導管未閉

動脈導管未閉是小兒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之一。動脈導管是胎兒期血液循環的主要生理性血流通道。正常在出生後即功能上關閉,繼而解剖上閉合,但在某些病理情況影響下,動脈導管仍持續開放,即成為動脈導管未閉。由於主動脈壓高於肺動脈壓,因此無論在收縮期或舒張期均有血液從主動脈經未閉導管肺動脈分流,因而致使左心室容量負荷過重及肺血流量明顯增多,導致產生肺動脈高壓及右心室負荷過重。肺動脈高壓開始由動力性逐漸發展為阻力性,最終出現右向左分流。 導管小、分流量少者無自覺症状,導管中至大者運動時有呼吸困難,平日易疲乏,反覆發作呼吸道感染或伴有心力衰竭,或並發細菌性心內膜炎時,有全身感染症状,如發熱胸痛及周圍血管栓塞症状。

右位主動脈弓本身不引起明顯血流動力學改變,但伴左位動脈導管或左位動脈韌帶時可與動脈導管、動脈韌帶、主動脈弓、肺動脈共同構成血管環,壓迫食管和氣管而引起吞咽困難呼吸窘迫肺部感染等症状,偶引起聲音嘶啞胸部X線和食管吞鋇X線檢查可提示本病的存在,主動脈造影則可確診。

主動脈弓右位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出現症状的病人可施行手術治療如切斷動脈韌帶等以松解壓迫食管和氣管的血管環

參看

關於「主動脈弓右位」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