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生物化學/腎功能的調節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臨床生物化學》 >> 腎功能不全的實驗室生物化學診斷 >> 腎功能不全的實驗室生物化學診斷概述 >> 腎功能的調節
臨床生物化學

臨床生物化學目錄

腎的功能在於腎小球的濾過和腎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

腎小球的濾過功能主要取決於腎血流量及腎小球有效濾過壓。除了自身調節和腎神經調節外,還有球管反饋血管活性物質調節。

自身調節是指當腎臟灌注壓在一定範圍內變化時(10.7-24kPa),腎血流量及腎小球濾過率基本保持不變。

腎神經末梢主要分布在進球小動脈出球小動脈及腎小管,刺激腎神經可引起進球、出球小動脈收縮,但對進球小動脈作用更為明顯,導致腎小球濾過率的下降。

球管反饋(tubuloglomerularfeedback,TGF)是指到達遠端腎小管起始段NaCl發生改變,可引起該腎單位血管阻力發生變化,從而引起腎小球濾過率的改變。該反饋的感受部位為緻密斑效應器官主要為進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高速灌流髓袢時,主要表現為進球小動脈收縮;低流量灌注時,進球、出球小動脈同時收縮。TGF的生理意義為在腎單位水平上,通過調節腎小球濾過率,使遠端腎小管流量維持在一個狹小的變化範圍內,以便對更遠端的腎小管作更為精細的調節。

血管活性物質有血管緊張素腺苷前列腺素激肽心鈉素內皮素。血管緊張素可引起進球、出球小動脈收縮,GFR下降;腺苷為調節腎血管阻力的重要因素;前列腺素是在有血管緊張素和腎神經興奮等縮血管作用因素存在時,產生增加,對抗縮血管引起的GFR下降;激肽(如緩激肽)可使腎血管擴張;心鈉素主要使出球小動脈收縮,進球小動脈舒張,引起GFR的升高;內皮素具有很強的縮血管作用,主要產生於內皮細胞多肽。內皮素可引起GFR的顯著下降,還可與各種血管活性物質相互作用,促使前列腺素、內皮細胞源性舒張因子(擴血管作用)和心鈉素的分泌。

對於腎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調節,主要是神經和體液因素對腎小管上皮細胞的重吸收水分和無機離子的調節功能,這在保證體內水和電解質和動態平衡血漿滲透壓及細胞外容量等的相對恆定均有重要意義。其中最重要的是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的調節作用。抗利尿激素(ADH)是一種多肽,它的主要生理作用是提高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細胞對水的通透性,從而促進水的重吸收。醛固酮是腎上腺皮質所分泌的,其作用是促進遠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鈉而分泌鉀,有間接保水的作用,維持細胞內外的鉀、鈉濃度相對穩態和保存細胞外液的量。此外,還有血管緊張素、心鈉素、甲狀旁腺激素的調節作用。

32 腎小管、集合管的排泄作用 | 常見腎臟疾病的病理生物化學 32
關於「臨床生物化學/腎功能的調節」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