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頜骨骨折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上頜骨是面部中心骨骼,結構較薄弱,內有大竇腔,附於顱底,呈支架結構,致傷後常伴發鄰近結構和顱腦損傷。 上頜骨非火器性骨折一般分為低、中、高位三種類型,火器性骨折多為開放性,臨床上無典型分類,可有粉碎性或洞穿性等。上頜骨血運豐富,癒合能力和抗感染能力強,應爭取儘早重定與固定。

症状體症:

1.骨折段移位,有異常動度; 2.咬合錯亂; 3.面部腫脹畸形鼻出血; 4.眶周皮瘀血眼球運動障礙復視

治療原則:

1.骨折重定和固定治療;

2.抗休克、顱腦損傷治療;

3.抗生素治療;

4.對症支援治療;  

目錄

疾病分類

口腔科  

症状體征

(一)臨床分類 Le Fort曾根據骨折的好發部位將上頜骨骨折分為Ⅰ、Ⅱ、Ⅲ型。

1、Le Fort Ⅰ型骨折 是低位或水平骨折。典型的骨折線從梨狀孔外下怨,根尖下,過顴牙槽嵴,至上頜結節上方,水平地向後延伸至兩側上頜骨翼下頜縫附近。兩側骨折線可以不在同一平面。來自前方的暴力,可使硬齶的中縫裂開。

2、Le Fort Ⅱ型骨折 又稱中位或錐形骨折。骨折線情況鼻骨淚骨、眶底、顴頜縫區達上頜骨翼下頜縫處。

3、Le Fort Ⅲ型骨折 是高位骨折或稱顱面分離。骨折線經過鼻骨、深骨、眶內、下、外壁,顴額縫,顴顳縫,向後下止於上頜骨翼下頜縫,造成完全性顱面骨分離

(二)臨床表現

1、骨折段移位和咬合錯亂 上頜骨骨折段的移位主要是受暴力的大小和以及上頜骨本身重量的影響,無論上頜骨為何型骨折,常同時伴有翼突骨折。由於翼內肌的牽引,使上頜骨的後份向下移位,而出現後牙早接觸前牙開牙合。軟齶也隨之移位接近舌根,使口咽腔縮小時,還可影響吞咽呼吸觸診時,上頜骨可出現異常動度。暴力來自側方或擠壓時,可發生上頜骨向內上方或外上方的嵌頓性錯位,局部塌陷,咬合錯亂。這種錯位觸診時東動度可不明顯。在高位顱面分離的傷員,可見顏面中段明顯增長,同時由於眶底下陷,還可出現復視。

2、眶區淤血 由於眼瞼周圍組織疏鬆,上頜骨骨折時眶周容易水腫,皮下瘀血、青紫、呈藍色眼圈,稱眼鏡征。球結膜也可出現淤斑。如發現鼻腔外耳道出血,含淡紅色血水,應考慮發生腦脊液鼻漏或耳漏,是篩板骨折或合併顱前窩或顱前窩或顱中窩骨折的體征。  

疾病病因

較大暴力  

診斷檢查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拍攝鼻頦位或頭顱後前位X線片,必要時再拍攝顱片和CT片,以明確骨折段移位情況,同時了解有無鄰近骨骼的損傷。注意對合併有嚴重顱腦損傷的傷員,僅作一般的平片檢查,切忌過多搬動而使傷情加重,待傷情平穩後作進一步檢查。  

治療方案

儘早進行複位和固定,恢復正常咬合關係和面形的對稱和運勻稱,同時使用防止感染鎮痛、合理營養、增強全身抵抗力等方法,為骨創的癒合創造良好條件。必須緊密注意有無全身其他部位合併症的發生,一定要在全身情況穩定後,再進行局部處理。

參看

關於「上頜骨骨折」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