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醫學/鐵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預防醫學》 >> 營養有關疾病防制 >> 礦物質 >> 鐵
預防醫學

預防醫學目錄

(一)生理功能

鐵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成人體內含鐵3~5g,含量雖少,但卻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1.組成血紅蛋白肌紅蛋白,參與氧的運輸。

2.是細胞色素酶,過氧化氫酶過氧化物等酶的重要成分,參與組織呼吸,促進生物氧化還原反應。

3.體內26%~36%的鐵以運鐵物質(運鐵蛋白)和鐵儲備(鐵蛋白)的形式存在,並及時運送到血紅蛋白,肌紅蛋白與各種酶系統中去。

機體內的鐵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而沒有游離的鐵離子存在,體內的鐵可以反覆被機體利用。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每日約損失1mg鐵,只要每日從膳食中攝入的鐵能彌補這個損失,就可以滿足機體的需要,在體內完成重要的生理功能。

(二)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nutritionaliron deficiency anemia,簡稱IDA)是由於鐵攝入不足或吸收不良,需要量增加,丟失過多,造成鐵缺乏。尤其是嬰幼兒,由於生長發育迅速,體內鐵儲備又不足,如果不能及時給予補充,勢必會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而引起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貧血)。這是一種世界性的營養缺乏病,可發生在各個年齡段,尤以嬰幼兒多發。發展中國家嬰幼兒缺鐵性貧血的患病率可達25%~60%,我國兒童的患病率為30%~40%,婦女和老人中也有不同程度的發生。

該病起病緩慢,輕者可無明顯症状,僅表現為面色蒼白口腔粘膜和眼結合膜蒼白無血色。嚴重者有頭昏、耳鳴乏力、食慾低下、體重增長緩慢、記憶力減退、思想不集中。重度貧血者可有肝脾腫大,出現貧血性心臟病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均低於正常值。

(三)食物來源

膳食中鐵的良好來源為動物肝臟、動物全血、肉類、魚類和某些蔬菜(白菜、油菜、雪裡紅、莧菜、韭菜等)。

食物中含鐵化合物為血色素鐵和非血色素鐵,前者的吸收率為23%,後者為3%~8%。我國膳食中血色素鐵的含量低,估計膳食鐵的吸收率為10%。若膳食中有較多的植酸、草酸和碳酸等鹽類抑制鐵吸收的因素存在,可影響鐵的吸收與利用;VC與動物的細胞蛋白質(如豬、牛、羊肉與肝臟、魚、禽肉等)為鐵吸收的促進因子,可促進鐵的吸收。植物性食品鐵的吸收率較低,多在10%以下;動物性食品鐵的吸收率較高,如魚為11%,動物肉與肝臟為22%。

牛奶是一種貧鐵食物,有些國家限制兒童每日鮮奶的攝取量,每周安排一次無奶日,以預防缺鐵性貧血;豆類食物含鐵雖多,但不易吸收;蛋黃含有較多的鐵,但由於其中含有卵黃磷蛋白,故吸收率也不高;菠菜因含草酸較高,所以鐵的吸收率只有2%。

(四)供給量

我國人民鐵的每日推薦供給量為:0~9歲不分性別為10mg,10~12歲為12mg,13~16歲男15mg,女20mg,成年男12mg,女18mg,孕婦與乳母均為28mg,自老年前期(45歲~)以後的男女皆為12mg。

參看

32  |  32
關於「預防醫學/鐵」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