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分枝桿菌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非典型分枝桿菌病

atypical mycobacterial diseases

除人型、牛型結核菌麻風分枝桿菌以外的分枝桿菌感染而致的疾病。多為肺部感染胸部透視可顯示異常陰影 ,痰中可找到抗酸桿菌,故與肺結核十分相似,易誤診。該病還可累及淋巴結皮膚骨骼腦膜,嚴重時可造成全身性播散。

通過呼吸道吸入帶菌的微滴核是致病的主要途徑,通過土壤、污水、動物的排泄物也可對人傳播。本病可為原發感染,也可繼發於慢性肺部疾病,如矽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重症肺結核。原發性繼發性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貧血糖尿病、年老體弱、酗酒和長期腎上腺皮質激素使用者)易於罹患本病。近年報告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AIDS)患者亦易罹患本病,故又有條件致病性分枝桿菌病之稱。

臨床表現結核病相似,起病緩慢隱匿,有發熱咳嗽、咯痰、咯血消瘦症状,有時還可侵犯淋巴結、皮膚,引起淋巴結腫大、潰破,皮膚肉芽腫潰瘍。甚至向全身播散,病情危重,預後不良。

診斷 痰及分泌物的細菌學檢查(包括塗片、培養及菌型鑒定)是確診的主要依據。在被診斷為肺結核、淋巴結核的病人中,對抗結核藥物呈原發耐藥者,對那些病程遷延 、雖經合理積極抗結核藥物治療而療效不顯著者,以及痰菌持續陽性者,應疑及本病。主要應與結核病鑒別。

治療 經培養及菌型鑒定確定致病菌,並進行藥物敏感性測定,以便選擇敏感或比較敏感的藥物。幾種有效藥物可聯合治療。療程宜長,持續 2 年以上,大部分病例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對長期排菌、病變進展、化學治療難以控制者,若病變較局限,宜手術治療;淋巴結病變久治不愈者也宜手術切除。二甲胺四環素、6 -環-辛氨基- 5,8-喹啉醌及各類頭孢黴素對胞內分枝桿菌抑菌作用;強力黴素磺胺甲基異噁唑合併 TMP 對海魚分枝桿菌有抑菌作用;螺哌啶利福黴素(安莎黴素)及氟哌酸喹諾酮類藥物對各種非典型分枝桿菌有明顯抑菌作用。此外還有化學治療合併特異性轉移因子治療本病的報導。

關於「非典型分枝桿菌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