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黴素腦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青黴素腦病青黴素類藥物進入腦組織干擾正常的神經精神活動而引起的,造成腦功能受損而產生的嗜睡昏睡昏迷幻覺、精神失常、抽搐、驚厥、多發性肌痙攣、局限性或全身性癲癇發作等表現,嚴重者甚至可引起死亡。如果病人有癲癇史,應用大劑量青黴素則可誘導發作。停用青黴素後症状緩解,不再複發。

目錄

病因病理機制

引發青黴素腦病的原因首先與機體機能狀況、病理狀態有關。在一般情況下,青黴素不易透過血腦螢幕,但當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例如化膿性腦膜炎)時血腦屏障通透性增大和嬰兒、新生兒血腦螢幕發育不全時,進入腦脊液中的藥物增加,可導致腦內濃度成倍增加。而且青黴素與蛋白質結合率高,90%由腎臟排出,所以腎功能不全、老人、嬰幼兒及新生兒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及有精神病史者,在應用大劑量青黴素時,更易導致「青黴素腦病」的發生。其次,引起「青黴素腦病」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病人靜脈輸入大量青黴素。大多是一次靜脈輸注800萬u以上用量,有的竟一日數次且數日連續用藥而引發。這不僅導致血液中青黴素濃度居高不下, 還使得腦脊液中青黴素濃度也節節遞增。當腦脊液中的濃度>8 u/ml時, 就會刺激神經繼而出現反射亢進、知覺障礙、幻覺、抽搐、昏迷等腦病症狀, 也可出現短暫的精神失常。另外, 使用新青黴素I、氨苄青黴素羧苄青黴素頭孢類氯黴素時也有出現,但相對比青黴素低。

處理

「青黴素腦病」一旦發生,首先應減量或停止滴注青黴素。必要時更換其它有效的抗生素,然後根據腦病症狀進行對症處理。對頭痛、噁心、嘔吐等腦膜刺激症状可給予甘露醇脫水; 驚厥者可給予抗驚厥劑安定,一般症状在短期內即可消失。

預防

預防「青黴素腦病」的關鍵是提高對青黴素中毒反應的認識,打消以往認為青黴素只要不過敏,就很少有中毒的觀念,禁止大劑量的濫用青黴素(包括其它抗生素),必須用時,也應盡量少用靜脈輸注。老年人、小兒、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者及有精神病史者,在應用大劑量青黴素時,更應慎重。老年人應用抗生素時,還需根據腎功能調整給藥劑量。每日超過960萬單位的青黴素用量,多在敗血症時應用。一般炎症,以每日不超過 640~800 萬單位為宜。如病情需要大劑量時,宜每日劑量分 3~4 次給予。大劑量應用的同時,要密切觀察病人,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有條件的單位要進行青黴素血藥濃度測定,必要時對腦脊液中濃度也進行測定。

參看

參考文獻

孫向梅; 溫雲華.青黴素腦病的臨床特點.社區醫學雜誌.2007-04-15

關於「青黴素腦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