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甲乙經/卷十/陽受病發風第二(上)
醫學電子書 >> 《針灸甲乙經》 >> 卷十 >> 陽受病發風第二(上) |
針灸甲乙經 |
|
黃帝問曰∶風之傷人也,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厲風,或為偏枯。其為風也,其病各異,其名不同,或內至五臟六腑,不知其解,願聞其說?岐伯對曰∶風氣藏於皮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風氣者,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凄(《素問》作灑)然寒,閉則熱而悶,其寒也則衰食飲,其熱也則消肌肉,使人解 (《素問》作 栗)。悶而不能食,名曰寒熱。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 ,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泄,則為熱中而目黃;人瘦則外泄而寒,則為寒中而泣出。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脈俞,散分肉間。衛氣悍,邪時與衛氣相干(《素問》無衛氣悍邪時五字),其道不利,故使肌肉脹而有瘍;衛氣凝而有所不行,故其肉有不仁。厲者,有榮氣熱浮,其氣不清,故使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以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厲風,或曰寒熱。
以春甲乙傷於風者,為肝風,以夏丙丁傷於風者,為心風。以季夏戊己傷於風者,為脾風。以秋庚辛傷於風者,為肺風。以冬壬癸傷於風者,為腎風。風氣中五臟六腑之俞,亦為臟腑之風,各入其門戶。風之所中則為偏風。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入系頭則為目風眼寒,飲酒中風,則為漏風。入房汗出中風,則為內風。新沐中風,則為首風。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泄;而外在腠理,則為泄風。故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為他病,無常方,然故有風氣也。
肺風之狀,多汗惡風,色 (音平)然白,時咳短氣,晝日則差,暮則甚,診在眉上,其色白。
心風之狀,多汗惡風,焦絕善怒,色赤,病甚則言不快,診在口,其色赤。
肝風之狀,多汗惡風,善悲,色微蒼,嗌干善怒,時憎女子,診在目下,其色青。
脾風之狀,多汗惡風,身體怠惰,四肢不欲動,色薄微黃,不嗜食,診在鼻上,其色黃腎風之狀,多汗惡風,面龐然浮腫,腰脊痛,不能正立,色 ,隱曲不利,診在肌上,其色黑。
胃風之狀,頸多汗惡風,食飲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滿,失衣則 脹,食寒則泄,診形瘦而腹大。
首風之狀,頭痛面多汗惡風,先當風一日,則病甚,頭痛不可以出內,至其風日,則病少愈。
漏風之狀,或多汗,常不可單衣,食則汗,甚則身汗,喘息惡風,衣常濡,口乾善渴,不能勞事。
泄風之狀,多汗,汗出泄衣上,咽(《素問》作口中)干,上漬其風,不能勞事,身體盡痛則寒。
曰∶邪之在經也,其病患何如,取之奈何?曰∶天有宿度,地有經水,人有經脈。天地溫(《素問》作涌)而隴起。夫邪之入於脈中,寒則血凝泣,暑則氣淖澤,虛邪因而入客也。亦如經水之得風也,經之動脈,其至也亦時隴起,於脈中循循然。其至寸口中手也,時大時小,大則邪至,小則平。其行無常處,在陰與陽不可為度。循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吸則內針,無令氣忤。靜以久留,無令邪布。吸則轉針,以得氣為故。候呼引針,呼盡乃去。大氣皆出,故名曰瀉。曰∶不足者補之奈何?曰∶必先捫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彈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散之,外引其門,以閉其神。呼盡內針,靜以久留,以氣至為故。知待所貴,不知日暮。其氣已至,適以自護。候吸引針,氣不得出,各在其外推闔其門,令真氣(《素問》作神氣)存。大氣留止,故名曰補。曰∶候氣奈何?曰∶夫邪去絡,入於經,舍於血脈之中,其寒溫未相得,如涌波之起也,時來時去,故不常在。故曰方其來也,必按而止之,止而取之,無迎(《素問》作逢)其沖而瀉之。真氣者經氣也,經氣大虛,故曰其氣(《素問》作其來)不可逢,此之謂也。故曰候邪不審,大氣已過,瀉之則真氣脫,脫則不復,邪氣益至而病益畜。故曰其往不可追,此之謂也,不可掛以發者,待邪之至時而髮針瀉焉。若先若後者,血氣已盡,其病不下。故曰知其可取如發機,不知其取如叩椎。故曰知機道者不可掛以發,不知機者叩之不發,此之謂也,曰∶真邪以合,波隴不起,候之奈何?曰∶審捫循三部九候之盛虛而調之。不知三部者,陰陽不別,天地不分。地以候地,天以候天,人以候人,調之中府,以定三部。故曰刺不知三部九候病脈之處,雖有大過,且至工不得(《素問》作能)禁也。誅罰無過,命曰大惑。反亂大經,真不可復。用實為虛,以邪為正(《素問》作真)。用針無義,反為氣賊,奪人正氣,以順為逆,營衛散亂。真氣已失,邪獨內著,絕人長命,予人夭殃。不知三部九候,故不能久長。固(《素問》作因)不知合之四時五行,因加相勝,釋邪攻正,絕人長命。邪之新客來也,未有定處,推之則前,引之則上,逢而瀉之,其病立已。曰∶人之善病風,洒洒汗出者,何以候之?曰∶肉不堅、腠理疏者,善病風。曰∶何以候肉之不堅也?曰∶ 肉不堅而無分理者,肉不堅;膚粗而皮不致者,腠理疏也。
陰受病發痹第一(下) | 陽受病發風第二(下) |
關於「針灸甲乙經/卷十/陽受病發風第二(上)」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