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甲乙經/卷十/陰受病發痹第一(下)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針灸甲乙經》 >> 卷十 >> 陰受病發痹第一(下)
針灸甲乙經

針灸甲乙經目錄

黃帝問曰∶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熱、或燥、或濕者,其故何也?岐仁對曰∶痛者,其寒氣多,有寒故痛。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營衛之行澀,經絡時疏,故不痛,皮膚不營;故不仁。其寒者,陽氣少,陰氣多,與病相益,故為寒。其熱者,陽氣多,陰氣少,病氣勝,陽乘陰,故為熱。其多寒汗出而濡者,此其逢濕勝也。其陽氣少,陰氣盛,兩氣相感,故寒,汗出而濡也。夫痹在骨則重,在脈則凝而不流,在筋則屈而不伸,在肉則不仁,在皮則寒,故具此五者則不痛。凡痹之類,逢寒則急,逢熱則縱。曰∶或有一脈生數十病者,或痛或,或熱或癢,或痹或不仁,變化無有窮時,其故何也?曰∶此皆邪氣之所生也。曰∶人有真氣,有正氣,有邪氣,何謂也?曰∶真氣者,所受於天,與水谷氣並而充身者也。正氣者,正風,從一方來,非虛風也。(《太素》雲非災風也。)邪氣者虛風也。虛風之賊傷人也,其中人也深,不得自去。正風之中人也淺而自去,其氣柔弱,不能傷真氣,故自去。虛邪之中人也,凄索動形,起毫毛而發腠理,其入深,內薄於骨則為骨痹;薄於筋則為筋攣;薄於脈中則為血閉而不通,則為癰;薄於肉中,與衛氣相搏,陽勝則為熱,陰勝則為寒,寒則其氣去,去則虛,虛則寒;薄於皮膚,其氣外發,腠理開,毫毛搖氣(一本作淫氣)往來微行則為癢;氣留而不去故為痹;衛氣不去則為不仁。


病在骨,骨重不可舉,骨髓酸痛,寒氣至,名曰骨痹。深者刺無傷脈肉為故,其道大小分,骨熱病已止。病在筋,筋攣節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為故,刺分肉間,不可中骨,病起筋熱,病已止。病在肌膚,肌膚盡痛,名曰肌痹,傷於寒濕。刺大分、小分,多髮針而深之,以熱為故,無傷筋骨,筋骨傷,癰發若變。諸分盡熱,病已止。


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氣也,寒從中生者何?曰∶是人多痹,陽氣少而陰氣多,故身寒如從水中出。曰∶人有身寒,湯火不能熱也,濃衣不能溫也,然不為凍栗,是為何病?曰∶是人者,素腎氣勝,以水為事,太陽氣衰,腎脂枯不長。一水不能勝兩火。腎者水也。而主骨,腎不生則髓不能滿,故寒甚至骨。所以不能凍栗者,肝一陽也,心二陽也,腎孤臟也,一水不能勝上二火,故不能凍栗,病名曰骨痹,是人當攣節。著痹不去,久寒不已,為肝痹(一作 痹)。骨痹舉節不用而痛,汗注煩心,取三陰之經補之。厥痹者,厥氣上及腹,取陰陽之絡,視主病者,瀉陽補陰經也。風痹注(《靈樞》作淫濼)病不可已者,足如履冰,時如入湯中,肢脛淫濼,煩心頭痛,時嘔時悶,眩已汗出,久則目眩,悲以喜怒,短氣不樂,不出三年死。足髀不可舉,側而取之,在樞闔中,以員利針,大針不可。膝中痛,取犢鼻,以員利針,針發而間之,針大如 ,刺膝無疑。


足不仁,刺風府。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舉,腰俞主之。痹,會陰太淵消濼照海主之。嗜臥,身體不能動搖,大溫(一本作濕),三陽絡主之。骨痹煩滿,商丘主之。足下熱關主之。痹,脛重,足跗不收,跟痛,巨虛下廉主之。脛痛,足緩失履,濕痹,足下熱不能久立,條口主之。脛苕苕(一本作苦)痹,膝不能屈伸,不可以行,梁丘主之。膝寒痹不仁,不可屈伸,髀關主之。膚痛痿痹,外丘主之。膝外廉痛,不可屈伸,脛痹不仁,陽關主之。


髀痹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急,陽陵泉主之。寒氣在分肉間痛,上下筋痹不仁,中瀆主之。髀樞中痛不可舉,以毫針寒留之,以月生死為 數,立已,長針亦可。腰脅相引急痛,髀筋 ,脛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環跳主之。風寒從足小指起,脈痹上下帶,胸脅痛無常處,至陰主之。足大指搏傷,下車 地通背指端傷為筋痹,解溪主之。



32 陰受病發痹第一(上) | 陽受病發風第二(上) 32
關於「針灸甲乙經/卷十/陰受病發痹第一(下)」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