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克山病的流行病學特點和硒的關係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臨床營養學》 >> 缺硒與克山病 >> 克山病的流行病學特點和硒的關係
臨床營養學

臨床營養學目錄

20.3.1 地區性

克山病分布在我們東北到西南的一寬頻上,具有明顯的地區性。據地質學單位的調查,這一條地帶正好是貧地帶。在帶上,克山病又只在局部地區流行,成灶狀分布。重病區常分布在山區和丘陵、高原溝壑等土壤受淋蝕的地區,因此微量元素的流失較大,飲水多偏軟。平原地區極少發病。鹽漬化較重的土壤多屬非病區。病區由重到中、輕、非病區之間有逐漸過渡的現象。病區土壤又多為腐殖土或屬腐殖淤泥較厚的土壤。我們實驗室觀察到這類地區土壤酸鹼度往往偏酸。腐殖質和總鐵含量偏高,從而使可供植物利用的水溶性硒含量偏低,少數病區如山東沂蒙地區土壤中有機質雖不高,但土壤本身含硒量較低,而土壤酸鹼度又偏鹼性,硒易於流失,故土壤中可供作物利用的硒為量也不高。由於大部病區土壤腐植質含量高,故土壤肥沃,作物生長較好,而臨近農作物生長差,土地貧瘠地區往往反屬非病區。病區土壤中硒的可利用量本來已經很低,再加上作物生長繁茂,故作物中硒的含量必然更為缺乏。以往已有記載;當雨水充沛。飼料作物生長繁茂年代,往往是動物白肌病流行的年代,這與克山病的流行有相似之處。某些自然條件影響克山病的流行。因此在重病區中,往往由於一山一水之隔即可形成病區與非病區的差別,或出現一個孤立的,為病區所環繞的局部非病區,即所謂「健康島」。在此局部地區內,沒有或極少有病人出現,而周圍卻為重流行地區。

根據以上地區流行特點,取得居民頭髮及其主食中硒的含量證實:凡屬病區,硒的水平也較低,即硒水平的高低支配非病區和病區的分布,結果列於表20-5。

表20-5 克山病的地方性流行特點和本地地區的硒水平(ppm)*e

地方特點 頭髮 黃豆 白薯 地方性特點 頭髮 黃豆 白薯煎餅
丘陵,病區(山東沂水、莒縣、日照) 0.104(79) 0.028(9) 0.004(15) 山東,病區(山東鄒縣) 0.084(20) 0.022(3) 0.003(4)
鄰近沿海,非病區(山東日照) 0.282(40) 0.062(4) 0.009(4) 鄰近平原,非病區(山東鄒縣) 0.217(40) 0.061(4) 0.009(2)
頭髮 小麥 燕麥
低鹽漬化土壤、病區(河北沽源東南部) 0.056(20) 0.005(6) 0.005(5) 「健康島」(四川黃聯) 0.060(18) 0.006(4) 0.008(5)
鄰近鹽漬化土壤,非病區(河北沽源西北部) 0.170(2) 0.020(6) 0.039(4) 鄰近「健康島」,非病區(四川黃水 0.144(20) 0.025(4) 0.020(6)
高硒地區遠側,病區(湖北利川西部) 0.122(20) 0.006(9) 0.017(4)
高硒地區近側,非病區(湖北利川東部) 0.270(2) 0.019(4) 0.044(4)

20.3.2 人群多發

在同一病區內,克山病大多數發生在農業人口中,非農業人口及城市居民發病極少或不發病。在東北和西北病區,女性發病率較高,但此特點僅出現在21~50歲的人群中,女子的發病率高達男子的5倍。近年來兒童發病所佔比重增加,西南病區亞急型克山病的病人幾乎全屬兒童,其中又以斷乳後學齡前兒童最多。

根據人群分布的流行特點,測定各人群發硒水平。結果亦證實多發人群發硒水平(表20-6)及全血GSH-Px(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力(表20-7)均較低。

表20-6 病區多發人群(兒童)發硒水平(ppm)#的差別

地方 城鎮 農村 P
四川冕寧縣 0.131±0.014(16) 0.069±0.005(10) <0.001
地點 職工戶 農業戶 P
黑龍江這亮河公社 0.295±0.023(11) 0.151±0.011(20) <0.001
黑龍江烏吉密公社 0.357±0.021(22) 0.146±0.013(21) <0.001
山東桑園公社 0.238±0.011(7) 0.128±0.009(14) <0.001
四川先鋒公社 0.161±0.007(16) 0.058±0.003(22) <0.001
地點 鮮族 漢族 P
黑龍江新民公社 0.168±0.007(20) 0.100±0.09(20) <0.001
黑龍江亮河公社 0.106±0.006(21) 0.057±0.005(24) <0.001

(X±SE)( )內數字代表樣品數

表20-7 病區和非病區兒童、病區多發兒童全血GSH-Px活力的差別

地點 病區 非病區 P
四川冕寧縣 60.5±0.7(63)
山東苔縣 61.9±.8(20)
北京平谷縣 77.5±.1(22) <0.001
成都文字公社 73.6±3.1(20) <0.001
地點 職工戶 農業戶 P
四川冕寧縣 80.2±1.2(23) 60.5±0.7(63) <0.001
山東莒縣 90.0±1.2(8) 61.9±.8(20) <0.001

酶活力單位定為每8全血在37C反應5分鐘時,扣除非酶反應後使GSH濃度下降1的酶活力單位。()內數字代表樣品數。

20.3.3 波浪性

從一個大範圍的地區或省來看,克山病存在多發年和少發年的差別,並出現所謂「波浪性,的流行特徵。但就某個高發點而言,就不一定存在此種「波浪性」了。暴發點的出現難以預料,隨時間而移動。因此,這種所謂的「波浪性」難於作為傳染病流行的特徵。

季節多發隨地區而異,各地區雖然四季均有病人,但北方寒冷地區每年發病高峰在冬季,東北稱冬季的頭場雪、三九天和過小年為三關;西南地區則以砟季為多發季節。我們曾於1973~1975年間監測四川冕寧及大竹,雲南南華,山東莒縣以及黑龍江尚志和富祫各縣病區居民四季發硒水平的變動。結果:各地四季均處於病區低硒水平,但未發現在發病季節期間或其前後發硒水平有任何規律性的變動。說明硒是決定克山病流行的基本因素。但克山病的流行似尚需其它條件因素,如氣候或隨氣候而進入人體致病的其它因素如生物因素等。

32 克山病和低硒間的關係 | 克山病的病因 32
關於「營養學/克山病的流行病學特點和硒的關係」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