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學/先天畸形的分類
醫學電子書 >> 《胚胎學》 >> 先天性畸形和致畸 >> 先天畸形的發生概況和分類 >> 先天畸形的分類 |
胚胎學 |
|
|
1958年至1982年,Willis、Grag和Moore根據先天畸形的胚胎髮生過程,先後提出了大致相同的畸形分類方法。根據這種分類方法,先天畸形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整胚發育畸形:多由嚴重遺傳缺陷引起,大都不能形成完整的胚胎並早期死亡吸收或自然流產。
胚胎局部發育畸形:由胚胎局部發育紊亂引起,涉及範圍並非一個器官,而是多個器官。例如頭面發育不全(ethmocephalus)、並肢畸形(sirenomelus)等。
器官和器官局部畸形:由某一器官不發生或發育不全所致,例如雙側或單側肺不發生、室間隔膜部缺損等。
組織分化不良性畸形:這類畸形的發生時間較晚且肉眼不易識別。例如骨發育不全(osteogenesisimperfecta)、克汀病(cretinism)、巨結腸(Hirschsprumgdisease)等。
發育過度性畸形:由器官或器官的一部分增生過度所致,例如在房間隔形成期間第二隔生長過度而引起的卵圓孔閉合或狹窄、多指(趾)畸形等。
吸收不全性畸形:在胚胎髮育過程中,有些結構全部吸收或部分吸收,如果吸收不全,就會出現畸形。例如蹼狀指(趾)、不通肛、食管閉鎖等。
超數和異位發生性畸形:由於器官原基超數發生或發生於異常部位而引起,如多孔乳腺、異位乳腺、雙腎盂雙輸尿管等。
發育滯留性畸形:器官發育中途停止,器官呈中間狀態。例如雙角子宮、隱睾、骨盆腎、氣管食管瘺等。
重複畸形:重複畸形(double malformation)是由於單卵孿生的兩個胎兒未能完全分離,致使胎兒整體或部分結構不同程度地重複出現。這是人類最早認識和描述的一種畸形。
寄生畸形:寄生畸形(parasitic malformation)又稱寄生胎(parasit)。單卵孿生的兩個胎兒發育速度相差甚大,致使小者附屬在大者的某一部位。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疾病的國際分類中,根據先天畸形的發生部位進行分類,並對各種畸形編排了分類代碼。目前世界各國對先天畸形的調查統計大都採用這種分類方法,並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略加修改補充。其中12種先天畸形是世界各國常規監測的對象,是國際學術和資料交流中的代表性畸形(表27-1)。在我國的出生缺陷監測中,以這12種先天畸形為基礎,並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增加了多見或比較多見的9種畸形;其中尿道上裂和尿道下裂合為一類,上肢和下肢短肢畸形也合為一類,共19種(表27-2)。
表27-1 國際常規監測的12種先天畸形
先天畸形 | 國際分類編碼 | 先天畸形 | 國際分類編碼 |
無腦兒 | 740 | 直腸及肛門閉鎖 | 751.2 |
脊柱裂 | 741 | 尿道下裂 | 752.2 |
腦積水 | 742 | 短肢畸形-上肢 | 755.2 |
齶裂 | 749.0 | 短肢畸形-下肢 | 755.3 |
全部唇裂 | 749.1~749.2 |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 755.6 |
食管閉鎖及狹窄 | 750.2 | 唐氏症候群 | 759.3 |
表27-2 我國監測的19種先天畸形
先天畸形 | 國際分類編碼 | 先天畸形 | 國際分類編碼 |
無腦兒 | 740 | 短肢畸形(上、下肢) | 755.2~755.3 |
脊柱裂 | 741 |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 755.6 |
腦積水 | 742 | 畸形足 | 754 |
齶裂 | 749.0 | 多指與並指(趾) | 755.0~755.1 |
全部唇裂 | 749.1~749.2 | 血管瘤(73cm) | 620 |
先天性心血管病 | 746~747 | 色素痣(73cm) | 757.1 |
食管閉鎖及狹窄 | 750.2 | 唐氏症候群 | 759.3 |
直腸及肛門閉鎖 | 751.2 | 幽門肥大 | 750.1 |
內臟外翻 | 606 | 膈疝 | 603 |
尿道上、下裂 | 752.2~752.3 |
先天畸形的發生概況 | 先天畸形的發生原因 |
關於「胚胎學/先天畸形的分類」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