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穿刺活體組織檢查
A+醫學百科 >> 腎穿刺活體組織檢查 |
腎穿刺活體組織檢查(biopsy of kidney),包括開放腎活檢和經皮膚腎穿刺活檢兩種,目的在於獲取腎臟組織進行病理檢查,以明確診斷,指導治療,並幫助判斷預後。
適應症及禁忌症
各種診斷不清或治療困難的內科腎實質疾病(尤其是瀰漫性病變),及腎移植術後排斥反應或急性腎功能衰竭病因不明時皆可穿刺。但下列患者應避免穿刺:有明顯出血傾向,嚴重高血壓,慢性重度腎功能衰竭,孤立腎,腎先天畸形(馬蹄腎、多囊腎等),腎腫瘤,腎動脈瘤,腎結核,急性腎內及腎周圍感染,高度腹水,年邁,嚴重虛弱,以及精神病及不合作者。
穿刺操作
穿刺前應充分作好準備,全面體檢、化驗、配血,並作好病人思想工作,以避免或減少併發症發生。穿刺成功與否取決於下列三個因素:
①準確定位:應穿刺腎臟下極,多穿右腎。常用四種定位方法:體表解剖標誌定位:此無需任何儀器設備,但具有一定盲目性;X射線片(腹部平片或靜脈泌尿系統造影片)測量定位:此法常失真,定位欠准,已少用;靜脈泌尿系統造影電視熒光屏直視下定位:定位準確,但具有造影禁忌症者(如碘過敏,骨髓瘤等)不能應用引此法,且腎功能嚴重不良時常顯影不佳定位失敗;B型超聲儀定位:定位準確,並能測量皮膚距腎被膜深度,唯過胖病人腎臟可呈像不清。
②穿刺針:可分為兩大類。負壓吸引針(如兩人完成操作的 Turkel針及 Menghini針,及一人完成操作的Jamshidi針);切割針(如分葉針及槽形針)。每種針皆各有利弊,在熟練應用後揚長避短都能取材成功。最近又有了能自動完成取材操作的穿刺槍。
③正確操作:內科腎臟病穿刺皆取俯臥位,腹下墊以枕頭(將腎臟頂向背側)。進行穿刺點定位、消毒、鋪無菌手術巾,並逐層局部麻醉。先以腰穿針作探針經皮膚逐層刺入,直至脂肪囊深層腎被膜外,測取皮膚至腎被膜深度(進脂肪囊前應令患者屏氣以免腎臟移動,進脂肪囊後針尾應隨呼吸同步擺動)。然後換穿刺針同樣刺入,在核實位置及深度確鑿無誤後,再令患者屏氣刺入腎臟,完成取材操作,拔針。腎組織應分送光鏡、電鏡及免疫熒光檢查。術後病人臥床24小時,密切進行觀察,並注射抗生素及止血藥。
併發症
穿刺後容易出現血尿及腎周圍血腫,但多數很輕很快恢復,無需特殊處理。並可能發生感染、動靜脈瘺、腎臟撕裂傷及誤穿其他臟器等,但發生率低,多能避免。腎穿刺是一個創傷性檢查,應合理掌握適應症。只要認真準備,正確操作,並作好術後護理,該檢查仍是相當安全的。
關於「腎穿刺活體組織檢查」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