膚色異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膚色異常(discoloration of skin),局部或全身皮膚色素的減少或增多。臨床上常見,對健康的影響及其預後各異。正常人的皮膚顏色由四種生物色素組成,即黑素、氧合血紅素(紅色)、還原血紅素(藍色)及胡蘿卜素(黃色)。其中主要的是黑素。膚色異常有生理性及病理性兩種。生理性的為正常的皮膚顏色改變,如日晒後皮膚變色,遇冷後皮膚蒼白、青紫,受熱後皮膚潮紅充血;又如情緒波動時面部的顏色改變均屬此類。由於某些原因使天然的皮膚顏色發生了改變,即為病理性膚色異常。膚色異常與不同人種間的膚色差異不同。不同人種皮膚中黑素細胞的數量都相同,顏色的差異是由於黑素小體的數量、大小、形態及分布不同所致,是受基因控制的自然現象。

病理性的膚色異常有許多不同的分類方法,可按色素增加或減少分;可按全身或局部性分;可按先天性或後天性分;也可根據色素來源分類。

以色素來源不同為例,可將膚色異常分為內源性及外源性兩大類:①內源性。指機體內的代謝產物如黑素、血紅素、含鐵血黃素膽紅素等引起的膚色異常,較多見。這些色素可因外界因素刺激產生。艾迪生氏病的全身皮膚色素沉著,是由於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血中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和 α黑素細胞刺激激素(αMSH)大量增加,刺激黑素細胞產生大量黑素引起。貧血時皮膚蒼白是因為氧合血紅素減少。膽道梗阻時,膽紅素沉積於皮膚使之呈黃色。黑尿病或黑褐病時尿黑酸在體內蓄積,皮膚可出現黃褐色或青灰色斑片。小腿鬱積性皮炎時,由於靜脈迴流阻滯,毛細血管內壓增高,紅細胞漏出,含鐵血黃素沉積,局部皮膚呈黃褐色。②外源性。指由外界攝入的某些色素(如胡蘿卜素、番茄紅素等)或某些藥物引起的皮膚著色。胡蘿卜素血症指食入過多含胡蘿卜素的飲食,如柑橘、番茄和胡蘿卜等,或因肝臟功能不好,不能將胡蘿卜素轉化為維生素 A,因此血中胡蘿卜素過多積沉於皮膚,使全身皮膚呈金黃色。掌跖皮膚角層較厚處更為明顯,但鞏膜不黃,這一點可與黃疸相區別。某些藥物如抗瘧藥阿的平也可引起全身皮膚發黃。服用金屬製劑如金、銀和鉍製劑達到一定用量後,它們的微粒沉積於皮膚,使之成鼠灰色,用鉍劑後牙齦部有灰藍色的鉍線。此外,鉛的攝入也可引起牙齦邊緣有點狀黑色素沉著磺胺藥安替比林等可引起固定性藥疹。有些異物可由外界直接進入皮膚,引起局部皮膚顏色異常。如紋身是用針刺使不溶的固體微粒人為地進入真皮。爆炸事故可將煤末、礦渣等沉著在皮膚內。

對膚色異常應盡量尋找其病因,並針對不同原因予以預防和治療,多數情況是可以收效的。

關於「膚色異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