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癰
A+醫學百科 >> 肝癰 |
肝癰,病名。癰疽之發於期門穴處者。《素問.大奇論》:「肝雍,兩脅滿,臥則驚,不得小便。」多因肝經積濕熱,鬱結成痰蘊蒸而成。初起於期門穴處隱隱作痛,局部微腫,繼則痛引脅肋,按之疼痛明顯,側臥、咳嗽或便溺時疼痛加劇,全身反應常常惡寒發熱,脈見弦數有力。重則證見局部腫痛增劇,脅肋脹滿加重,身熱不退。若失治或不治,則見膿腫破潰,或膿從咳吐而出,或膿血由大便而瀉。其膿多呈咖啡色而帶臭穢之氣味。治宜清熱解毒,疏肝宣郁,化痰瀉火之劑。可隨證選用柴胡清肝湯、黃連解毒湯、化肝清毒湯、宣郁化毒湯,或疏肝滌痰湯之類。若膿已成,則於上方之中佐以排除膿毒之品。外治可參見腸癰、肺癰條。確診後可按病情施手術治療。本病相當於肝膿瘍,或肝包蟲囊腫病,或化膿性膽囊炎、膽管炎等病之一。
出自A+醫學百科 「肝癰」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8%82%9D%E7%97%88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肝癰」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