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精神疾病診斷學/假性肥大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神經精神疾病診斷學》 >> 運動障礙 >> 營養性障礙 >> 假性肥大
神經精神疾病診斷學

神經精神疾病診斷學目錄

肌肉肥大,但彈力、肌力、腱反射均減弱則稱假性肥大。如果肌肉肥大而肌肉彈力、肌力、腱反射均正常則稱為真性肥大。

【病因和機理】

在假性肥大中,脂肪組織增加,可見大量脂肪細胞填充肌肉組織。晚期患者,肌纖維極不規則,甚至消失,完全由脂肪和結締組織替代。假性肥大多見於肌原性肌萎縮,病因不明,多數與遺傳有關。

臨床表現

多見於肌原性肌萎縮,可由真性肥大過渡而來。肌肉肥大而肌肉彈力、肌力、腱反射均減弱,多位於萎縮肌鄰近部位,可因病因不同而分而分布有異。如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好發於三角肌腓腸肌

【鑒別診斷】

(一)肌營養不良假肥大型(pseudohy pertrophic muscular dystrophy) 屬X一連鎖隱性遺傳,根據發病年齡和病情發展規律可分為下列兩型:

1.Duchenne型:多見於男性兒童。多數走路較晚,易跌,上學後跑步不快,或體育課不上,上樓費力而引起家長注意。發病年齡為4~8歲。病情逐漸加重,涉及骨盆帶、腰肌和背肌時,病陔脊柱前凸,兩腿分開,步行時骨盆上下擺動,而呈現「鴨步」。自仰臥起立時,由於腹、髖、股部無力,患稱先須轉射俯臥,然後雙手支撐足背、膝訓等處順序攀扶,方能直立,即所謂Cowers征。隨著病情發展,在3~5年內逐漸出現肩胛肌無力,以致穿衣、舉臂等動作困難。兩肩下垂,舉臂時,前鋸肌斜方肌不能固定肩胛骨內緣,使肩骨聳起而成翼狀,稱「翼狀肩」。患者肩帶肌、骨盆帶肌萎縮。雙側腓腸肌、有時臂肌、肩胛帶肌肥大而堅實,稱為假肥大。腱反射消失,感覺正常。肌電圖檢查可見動作電位時程縮短,波幅降低,多相波增多,產可有少量纖顫。部分病兒智能低下。血清中肌酸磷酸激(CPK)等增高。

2.Becker型:亦稱良性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症,常在10歲以後起病,進展緩慢。開始為骨盆帶和大腿肌肉軟弱萎縮,在5~10年後涉及肩胛帶和上臂,平均至30歲失去行走能力。患者均示腓腸肌假肥大。病理、肌電圖、CPK等大致同Duchenne型。

(二)先天性肌強直(myotonica congenita) 見於兒童早期,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主要臨床特徵為全身肌肉強直和肥大。表現為肢體活動僵硬。動作苯掘,靜止休息後或寒冷環境中症状加重。患兒常因吃飯時第一口且嚼後張口不能,久坐後立即站起能,站立後即起步不能。握手後不能立即放鬆,發笑後表情肌不能立即收回等引起旁人驚異。甚至跌倒時不能用手去支撐,上述症状均在重複運動後減輕或消失。檢查時可見患者全身骨骼肌肥大,叩擊肌肉可產生局部凹陷或肌球,消退遲緩。全身感覺正常。肌電圖可見一次收縮後引起一系列動作電位。

參看

32 肌萎縮 | 言語障礙 32
關於「神經精神疾病診斷學/假性肥大」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