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

(重定向自盆腔子宫内膜异位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當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子宮腔面以外部位時,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簡稱內異症)。其在卵巢激素的變化影響下發生周期性出血,伴有周圍纖維組織增生和粘連形成。絕大多數子宮內膜異位盆腔內生殖器官和其鄰近器官的腹膜面,臨床上常稱之為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出現於子宮肌層時,則稱為子宮腺肌症,即既往所稱的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現多認為二者在病因、流行病學特徵和症状方面均有區別,已將子宮腺肌症劃分為一種獨立的子宮疾病。  

二、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診斷要點:

1.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臨床表現:一般為周期性發病。視病變部位不同而出現不同症状,約1/5患者無自覺症状。

(1)症状:痛經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主要症状,表現為繼發性、漸進性痛經,疼痛程度與病灶的大小不一定成正比。如病變累及子宮直腸陷窩則可有性交痛、肛門墜脹;月經過多經期延長;不孕,可高達40%。

(2)體征:典型的子宮內膜異位症表現為宮骶韌帶或子宮直腸陷窩處捫及痛性結節,子宮多為後傾固定,如有卵巢巧克力囊腫,可在子宮側後方捫及固定腫塊、壓痛,檢查時應注意子宮頸陰道後穹窿有無紫藍色結節。早期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可完全無陽性體征

2.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輔助檢查:

(1)腹腔鏡檢查;

(2)性激素診斷性治療;

(3)直腸鏡檢或鋇劑灌腸;

(4)宮頸與陰道病灶活檢;

(5)B超檢查。  

三、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西醫治療:

西醫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發展和消退是在內分泌控制下進行的,因此,應用激素治療有效。治療目的為治癒疾病、防止複發、促進生育。藥物治療效果以輕、中度內異症為佳,可緩解症状,增加受孕率;重症患者病灶較大,纖維化多,粘連緊密。尚需手術治療。  

四、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病與月經周期有密切關係,治療痛經結合月經時期及不同體質論治。一般經前以調氣化瘀為主;經期以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為主;經後以益氣補腎、活血化瘀為主。若伴月經過多,在月經期尚需化瘀止血。子宮內膜異位症諸多症状表現其直接發病,病機為「血瘀」,而「血瘀」又有寒、熱、虛、實之區別。臨床治療在立足於基本病機的基礎之上,又應當辯其虛實夾雜,特別是針對其臨床主要的症状表現,結合適當的辯病與辯證相結合,或補腎、活血化瘀以調經、或補腎活血排卵助孕、或活血化瘀散結。

關於「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