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學/循環功能——休克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病理生理學》 >>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時的機能代謝變化與臨床表現 >> 循環功能——休克
病理生理學

病理生理學目錄

DIC,特別是急性DIC,常伴有休克。重度及晚期休克又可能促進DIC的形成,二者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

急性DIC常伴發休克,是由於毛細血管和微靜脈中有廣泛血小板聚集和/或纖維蛋白微血栓形成,以致回心血量嚴重不足,再加上心肌損傷,廣泛出血所引起的血容量減少等因素,使有效循環血量嚴重下降,心輸出量減少,出現全身微循環障礙。與此同時,中心靜脈壓也往往降低,若肝和肺內有廣泛微血栓阻塞,則又可相應地引起門靜脈肺動脈壓升高。前者的臨床表現胃腸道瘀血水腫,後者為右心排血障礙。此外,在DIC的形成過程中,由於凝血因子Ⅻ被激活,凝血酶增多和繼發性纖溶的啟動,可使循環血中Ⅻf、凝血酶和纖溶酶增多,它們均能激活補體激肽系統,使激肽和某些補體成分(如C3a、C5a等)生成增多,激肽能使微動脈毛細血管前括約肌舒張,從而使外周阻力顯著降低;C3a、C5a等則可使肥大細胞嗜鹼性粒細胞脫顆粒,從而通過釋放組胺而發揮與激肽類似的作用。這是急性DIC時動脈血壓下降的重要原因。FDP的形成,加重了微血管擴張及通透性升高,這是因為FDP的某些部分(如裂解碎片A、B等)能增強組胺和激肽的作用,能使微血管舒張,因而更易產生休克。(圖9-5)。

DIC產生休克的機理


圖9-5 DIC產生休克的機理

各種休克發展到一定階段也往往可以伴發DIC。

32 微血管栓塞引起臟器功能障礙 | 紅細胞機械性損傷引起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 32
關於「病理生理學/循環功能——休克」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