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學/紅細胞機械性損傷引起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
醫學電子書 >> 《病理生理學》 >>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時的機能代謝變化與臨床表現 >> 紅細胞機械性損傷引起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 |
病理生理學 |
|
|
在DIC中有時可伴發一種特殊類型的貧血,即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這種貧血除具備溶性貧血的一般特徵外,外周血塗片中發現有某些形態特殊的變形的紅細胞如裂體細胞(schistocyte),其外形呈盔甲形、星形、新月形等,統稱其為紅細胞碎片。這些碎片由於脆性高,故容易發生溶血。
目前認為產生紅細胞碎片的原因雖然很多,但DIC是主要因素。其機制是當微血管中有纖維蛋白性微血栓形成時,在早期,纖維蛋白絲在微血管腔內形成細網;當循環中的紅細胞流過由纖維蛋白絲構成的網孔時,常會粘著、滯留或掛在纖維蛋白絲上。這樣由於血流的不斷衝擊,引起紅細胞破裂(圖9-6、圖9-7)。在微血流通道發生障礙時,紅細胞還可能通過肺組織等的微血管內皮細胞間的裂隙,被「擠壓」到血管外組織中去。這種機械損傷同樣也可使紅細胞扭曲、變形和碎裂。這樣就形成了上述各種畸形的紅細胞碎片。所以在DIC病人中有時可以有溶血的一系列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異常,外周血塗片中可出現較多的上述各種紅細胞碎片。
圖9-6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血片中能見到裂體細胞
圖9-7 紅細胞碎片的形成機制
循環功能——休克 |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防治原則 |
出自A+醫學百科 「病理生理學/紅細胞機械性損傷引起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7%97%85%E7%90%86%E7%94%9F%E7%90%86%E5%AD%A6/%E7%BA%A2%E7%BB%86%E8%83%9E%E6%9C%BA%E6%A2%B0%E6%80%A7%E6%8D%9F%E4%BC%A4%E5%BC%95%E8%B5%B7%E7%9A%84%E5%BE%AE%E8%A1%80%E7%AE%A1%E7%97%85%E6%80%A7%E6%BA%B6%E8%A1%80%E6%80%A7%E8%B4%AB%E8%A1%80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病理生理學/紅細胞機械性損傷引起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