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學/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防治原則
醫學電子書 >> 《病理生理學》 >>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防治原則 |
病理生理學 |
|
|
DIC的防治要採取綜合措施,主要原則如下:
1.以嚴重感染引起的DIC為例,及時有效地控制原發感染病灶,對DIC的防治起著決定性作用。
2.研究發現,肝素的抗凝效果與AT-Ⅲ相關。因為AT-Ⅲ是肝素輔助因子,肝素可與AT-Ⅲ的賴氨酸殘基形成複合物,從而加速AT-Ⅲ對凝血酶的滅活,此外,AT-Ⅲ對血小板聚集也有一定抑制作用。DIC患者原先存在AT-Ⅲ減少或DIC本身引起的AT-Ⅲ減少均會影響肝素的抗凝效果。因此,有人認為,在應用肝素以前或同時,如能應用AT-Ⅲ製劑,則可提高肝素的抗凝效果。
3.重新建立凝血和纖溶間的動態平衡DIC時由於大量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消耗,因此在病情控制或使用肝素治療後,以及在恢復期可酌情輸入新鮮全血、冰凍血漿或纖維蛋白原等,以利凝血、纖溶間恢復新平衡。
紅細胞機械性損傷引起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 | 休克 |
出自A+醫學百科 「病理生理學/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防治原則」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7%97%85%E7%90%86%E7%94%9F%E7%90%86%E5%AD%A6/%E5%BC%A5%E6%95%A3%E6%80%A7%E8%A1%80%E7%AE%A1%E5%86%85%E5%87%9D%E8%A1%80%E7%9A%84%E9%98%B2%E6%B2%BB%E5%8E%9F%E5%88%99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病理生理學/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防治原則」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