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診斷學/期前收縮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物理診斷學》 >> 心電圖 >> 心律失常 >> 常見心律失常的心電圖 >> 期前收縮
物理診斷學

物理診斷學目錄

竇房結以下的異位起搏點自律性增高,搶先發出衝動而激動心臟,稱為期間收縮,又名過早搏動。按起源部位的不同可分為房性、交界性及室性,以室性最常見,房性次之,心電圖特點如下:

1.室性期前收縮

(1)提前出現QRS波群及T波,其前無P波。

(2)提前出現的QRS波群呈寬大畸形、時間為>0.12s、並有繼發性T波改變(T波方向與QRS波的主波方向相反)。

(3)室性期前收縮後有一完全性的代償間欺(即期前的QRS波群前後兩個R-R間隔之和等於兩個正常的R-R間隔)。圖14-8-10。這是由於室性早搏只能逆傳至房室交界區,未能干擾竇房結激動的產生。室性早搏在房室交界區形成逆行性隱匿傳導,產生不應期,使早搏後第一個竇激動遇此不應期而不能下傳至心室。但若竇性心律比較緩慢,早搏恰巧落在二次竇性搏動之間,則不影響其前後的竇性搏動而無代償期,稱為插入性室性早搏。圖14-8-11。

室性早搏可呈規律性出現,若在每一個竇性搏動後出現一個早搏,連續發生三次者,稱二聯律;若在每一個竇性搏動後出現兩個早搏,或每2個竇性搏動後出現一個早搏,稱為三聯律。早搏的偶聯間期(早搏的R波與其前竇性搏動的R時距)相等為單源性早搏,如不相等且在同一導聯上各個早搏的形態不同,稱為多源性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


圖14-8-10室性早搏

室性期前收縮呈插入型


圖14-8-11室性期前收縮呈插入型

室性期前收縮呈二聯律


圖14-8-12室性期前收縮呈二聯律

2.房性期前收縮

(1)提前出現P波其形態與竇性P波稍有差異。

(2)P-R間期≥0.12s。

(3)期前P波後的QRS波群通常正常(室上性型)如在P波後未繼之出現QRS波群即為房性早搏未下傳。

(4)房性早搏後多前有一不完全性代償間歇(即提前P波的前後二個P-P間隔之和較兩個正常的P-P間隔之和為短)。此系房性早搏常可逆傳至竇房結而干擾了竇房結原來的節奏。

房性早搏下傳時,可能正遇房室交界區或/和心室的相對不應期,則可引起P-R間期延長和/或QRS波群室大畸形(稱為房性早搏伴室內差異性傳導)。圖14-8-14

3.交界區性期前收縮

(1)提前出現的QRS-T波群,其形狀與竇性心律中的QRS波形基本相同。

(2)提前的QRS-T波群前無直立P波,若有P波則為逆行,可在QRS波之前(P′-R<0.12s)、可埋於QRS波之中(P′-R間期為零)、或在QRS波之後(R-P′<0.20s)圖14-9-15A、B。

(3)常具有完全性代償間歇。這是因為大多數情況下,交界性興奮不易逆傳至竇房結,故竇房結節律大多不受交界性期前收縮影響。

房性期前收縮形成三聯律心電圖一例


圖14-8-13房性期前收縮形成三聯律心電圖一例

導聯中每隔兩個竇性激動P QRS T波後即出現一房性期前收縮形成三聯律

房性收縮及房性期收縮伴內差異性傳導


圖14-8-14房性收縮及房性期收縮伴內差異性傳導

交界性期前收縮(逆行P波與期前的QRS波相重迭)


圖14-8-15A 交界性期前收縮(逆行P波與期前的QRS波相重迭)

圖14-8-15B 交界性期前收縮(逆行P波發生於期間QRS波之後)

期前收縮臨床意義的評價比較困難,它可發生在無器質性心臟病的「正常人」如情緒激動、飽餐、過勞和煙茶過量是引起期前收縮的常見原因、其他心外疾患(胃腸疾患、膽囊炎急性感染)亦很常見,無重要臨床意義。但若發生在器質性心臟病人,尤其是心功能不全者則易引起嚴重的後果。一般來說,偶發的期前收縮,發生在無心臟病的年青人,多無嚴重性,頻發的(每分鐘>8次),多源性的期前收縮常為病理性表現。急性心肌梗死時發生室性早搏常是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的預兆。頻發而多源的房性早搏常是心房顫動的前奏。

參看

32 被動型異位心律 | 陣發性心動過速 32
關於「物理診斷學/期前收縮」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