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與化學損傷/急性放射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核武器與化學武器損傷》 >> 急性放射病
核武器與化學武器損傷

核武器與化學武器損傷目錄

一、定義

急性放射病(acute radiation disease)是機體在短時間內受到大劑量(>1Gy)電離輻射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外照射和內照射都可能發生急性放射病,但以外照射為主。外照射引起急性放射病的射線有γ線、中子和X射線等。

二、發生條件

(一)核戰爭

101kt以下核爆炸時的暴露和有屏蔽人員,101kt以上爆炸時的有屏蔽人員,在嚴重沾染區內通過和停留過久的人員,受到早期核輻射或放射性沾染的外照射,是發生大量急性放射病傷員的主要因素。

(二)平時

1.核輻射事故:全世界目前有430多座核電站在運行,新建的核電站還在不斷增加,從五十年代至今已發生過好幾起事故。其中最大的一次是1986年車諾比核電站事故,發生了200多例急性放射病,死亡29人。各種類型輻射源在生產、醫療各個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由於使用或保管不當,各種類型的輻射事故已發生過數百起。我國自六十年代以來也曾發生過多起輻射源事故,傷亡多人。

2.醫療事故放射性核素和輻射裝置的醫療應用,也有可能發生醫療事故。如國外曾發生過誤用過量放射性核素治療病人而產生內照射急性放射性致死的事故,也曾發生過因輻射裝置故障使病人受到過量照射的事故。

3.治療性照射:因治療需要而給予病人大劑量照射,可造成治療性急性放射病。如骨髓移植前常用大劑量(>6Gy)全身照射或全身淋巴結照射,作為骨髓移植前的預處理

三、分型和分度

根據照射劑量大小、病理和臨床過程的特點,急性放射病分為三型,即骨髓型、腸型和腦型。骨髓型又按傷情輕重分為四度。各型和各度與照射劑量的關係見表4-1。

表4-1 急性放射病分型和分度的劑量範圍

分型和分度 劑量範圍(Gy)
骨髓型 1~10
輕度 1~2
中度 2~4
重度 4~6
極重度 >6
腸 型 10~50
腦 型 >50
32 輻射生物學效應分類和影響因素 | 急性放射病的臨床表現及其病理基礎 32
關於「核與化學損傷/急性放射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