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赤小豆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釋名」赤豆、紅豆,葉名藿

「主治」

1、水氣腫脹。和赤小豆五合、大蒜一顆、生薑五錢、商陸根一條,一起碎破,同水煮爛,去藥,空心食豆,慢慢飲汁令盡,腫立消。又方:用赤小豆一斗煮極爛,取汁五升,乘熱浸泡腳和膝。若腫已到腹部,只須吃小豆即可。

2、痢疾。用小豆一合、熔蠟三兩,一次服下,有效。

3、腸下血。用小豆三升、苦酒五升,煮熟晒乾,再浸至盡乃止,然後研豆為末。每服一錢,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4、牙齒疼痛。用赤小豆擦牙吐涎及吹鼻中。一方:加阿青少許。一方:加花咸少許。

5、乳汁不通。用赤小豆煮汁飲之。

6、前疽初作。用赤小豆末調水敷塗。

7、肋頰熱腫。用赤小豆和蜜敷塗,一夜即消。或加芙蓉葉末更好。

8、丹毒如火。用赤小豆末調雞蛋白,隨時敷塗。

9、小便頻數。用小豆葉一斤,在豉汁中煮成湯吃下。

10、小兒遺尿。用小豆葉搗汁服下。

本草綱目 專題

參考

關於「本草綱目/赤小豆」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