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棗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氣味」甘、辛、熱、無毒。

「主治」

1、調和胃氣。用干去核,緩火烤燥,研為末,加少量生薑末,開水送服。

2、反胃吐食。用大棗一枚去核,加斑蝥一個去頭翅,一起煨熟,去斑蝥,空心服,開水送下。

3、傷寒病後,口乾咽痛、喜唾。用大棗二十枚、烏梅十枚,搗爛,加蜜做成丸倉,口含咽汁,甚效。

4、婦女臟燥(悲傷欲器,精神不正常)。用大棗十枚、小麥一升、甘草二兩、合併後每取一兩小煎服。此方名「大棗湯」,亦補脾氣

5、大便燥塞。有大棗一枚去核,加輕粉半錢入棗中,煨熟服,棗湯送下。

6、煩悶不眠。用大棗十四枚、蔥白七根,加水三程式煮成一升,一次服下。

7、上氣咳嗽。用棗二十枚,去核,以酥四兩,微火煎,倒入棗肉中漬盡酥,取棗收存。常含一枚,微微咽汁。

8、肺疽吐血。用紅棗(連核燒存性)、面藥煎(煅過),等分為還想。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9、耳聾鼻塞。取大棗十五枚(去皮、核)、蓖麻子三百枚(去皮),一起搗碎,棉裹塞耳鼻,一天一次,經一個多月,即可聞聲音和辯香自。先治耳,後治鼻,不可並塞。

10、諸瘡久潰。用棗膏三程式煎水頻洗。

本草綱目 專題

參考

關於「本草綱目/棗」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