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
A+醫學百科 >> 施一公 |
中國科學院院士 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清華大學醫學院常務副院長 長江講座教授 |
|
---|---|
性別 | 男 |
出生 | 1967年5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鄭州市 |
(56歲)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學歷 | |
殊榮 | |
|
|
施一公(1967年5月-),河南省鄭州市人,童年在駐馬店長大,祖籍雲南省大姚縣,博士,中國結構生物學家,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 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醫學院常務副院長。長江講座教授,中國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千人計劃」首批國家特聘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河南代表團代表,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委員[2]。
目錄 |
履歷
- 1984年,畢業於河南省實驗中學,並獲中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保送至清華大學。
- 1985-1989,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學士
- 1990-1995,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物理學博士,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博士後
- 1996-1997,美國史隆凱特林癌症研究中心結構生物學實驗室,博士後
- 1998-2001,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
- 2001-2003,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終身)副教授
- 2003-2008,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終身)教授
- 2007-2008,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Warner-Lambert/Parke-Davis教授,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導
- 2010年,獲得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學獎
- 2013年4月 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和美國科學院院士(外籍)
- 2013年9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宣布授予2014年度愛明諾夫獎,獎勵他運用X-射線晶體學手段在細胞凋亡研究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本年度年只有施一公教授一人獲獎,這也是該獎設立35年來,首次頒給中國科學家。
- 2013年12月,當選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
主要科研領域與方向
批判中國科研體制
2010年,施一公和好友饒毅(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在《科學》雜誌上聯合撰文[3],批判中國的科研經費分配體制和科研文化問題。他們指出,儘管中國研究經費近年來持續以20%的比例增長,但這種增長沒有對中國科學研究應有的強大起到促進作用,現行的科研經費分配體制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中國創新能力的發展。他們認為,中國必須打破研究經費管理中的各種潛規則,建立健康的研究文化,一個簡單但非常重要的起點是所有新的研究經費必須基於學術優劣分配,而不能依賴私人關係。[4]
落選2011年中科院院士引發爭議
中科院在2011年的院士評選中,施一公和饒毅兩個學界明星雙雙落選,引發了輿論對中科院的質疑。2011年12月9日,在新增院士名單出爐後數小時,饒毅便撰寫了一篇標題為《解剖「逆淘汰」社會現象的一隻麻雀》的4000餘字博文,為施一公的落選鳴不平。饒毅認為,中科院在院士評選中,重視的不是學術水平、年齡、學術年資、在國內科學貢獻大小,而是「在有些人面前低頭排隊時間的長短」。饒毅當時宣布不再參選院士。[1]
參考文獻
- ↑ 1.0 1.1 施一公當選美雙院外籍院士. 京華時報. 2013-05-02 ().
-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 代表信息 - 施一公 [2014-03-14].
- ↑ Shi, Yigong; Rao, Yi. China's Research Culture. Science. 2010, 329 (5996): 1128. doi:10.1126/science.1196916. PMID 20813923.
- ↑ 施一公當選美國兩院院士 曾與饒毅批中國科研體制. 光明網. 2013-05-02 ().
- ↑ 關於公布201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和外籍院士選舉結果的公告. 中國科學院. 2013-12-19 ().
- ↑ 話題教授施一公當選中科院院士 兩院新增104人. 北京晨報. 2013-12-20 ().
外部連結
|
參考來源
出自A+醫學百科 「施一公」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6%96%BD%E4%B8%80%E5%85%AC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施一公」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