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撲心理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拓撲心理學是德國格式塔心理學家勒溫根據動力場說,採用拓撲學及向量學的表述方式,研究人及其行為的一種心理學體系

勒溫否定了刺激-反應的公式,而認為行為可表示為人和環境的函數,行為是隨人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

這個環境不是純客觀的環境,也不是科夫卡所說的行為環境,因為行為環境實際上是意識中的環境。勒溫的所謂環境叫做心理環境,是僅僅對行為有所影響的環境,他稱之為準環境。

准環境被區分為三種,即准實在的環境、准社會的環境和准概念的環境。僅舉一例說明准實在的環境,其他兩種環境的意義就可以類推而知。他說:「比如一個兒童知道他的母親在家或不在家,他在花園中的遊戲的行為便可隨之而不同,可是我們不能假定這個母親是否在家的事實存在於兒童的意識之內。」這就說明勒溫的心理環境有別於科夫卡的行為環境。

勒溫將人和環境描繪為生活空間。這個生活空間不包括人生的一切事實,而僅包括指定的人及其行為在某一時間內的有關事實。

必須指出,勒溫的研究超出了格式塔心理學原有的知覺研究範圍。他要致力於人的行為動力、動機或需要和人格的研究,為格式塔心理學開闢了新的園地。他以為環境的事物對於人不是無關痛癢的。有些事物吸引人,具有引值(正的原子值),是人所願意接近和取得的,有些事物排拒人,具有拒值(負的原子值),是人所不願意接受或拒絕的。這個一引一拒是與人的需要有關的。

勒溫把需要區分為基本需要和准需要。飢思食、渴思飲,這種生理需要屬於前者 ;寫好了信要投郵筒,畢業臨近要寫論文,這種需要屬於後者,是勒溫研究需要時的主要對象。

根據勒溫的學說,一個人有所需要,便產生了一種心理的緊張系統,心思不定,坐立不安,必待達到目的,佔有目的物,滿足了需要,然後緊張系統才可解除,心理的均衡才可恢復。

為了證明這種緊張系統的存在,勒溫的弟子蔡戈尼克進行了一個著名的實驗,來比較對已完成的工作和不許完成的工作的回憶。預測完成了的工作,由於其相應的緊張系統已經解除,就不易回憶起來了;反之,不許完成的工作,由於其緊張系統未曾解除,必定是念念不忘的。實驗結果證明其預測的正確,所謂蔡戈尼克效應就是指這個結果。

奧夫西安克娜進一步研究代替滿足。她也採用阻止實驗,命令兒童做某一工作,中途予以阻止,然後叫他做另一工作,完成以後,兒童是否還想試做前一工作呢?實驗證明,凡是性質相似,難易相等的工作,完成其一以後,就不再試做被阻止的其他工作了。

關於代替滿足的研究還有助於了解正常兒和低能兒的人格差異。正常兒對兩種類似工作所引起的兩種緊張系統,可以互相溝通,因此有可以互相代替的滿足。8、9歲的低能兒在同樣的條件之下,很難有代替滿足。

據克普克的實驗,代替的工作和原被阻止的工作幾乎完全相同,也仍不能產生代替滿足,還想試作的百分比為86~100。但同時,低能兒又往往容易得到代替滿足。他若覺得自己不能踢球到遠距離去,便滿足於作踢遠球的姿勢。

勒溫根據這種研究提出了人格的動力說,低能兒的人格系統比同年齡的正常兒較欠分化,但其僵化的程度較高。譬如就正常兒而言,a和b兩個系統雖有界線,但可相通;但就同年齡的低能兒而言,這兩個系統或可很為一體,代替滿足為100%,或可互相隔離,代替滿足為零。

兒童和成人的人格差異因此也可有新的解釋了。勒溫說:「兒童和成人有一最重要的動力的差異,就是兒童的人格較欠分化,同時,成人的人格卻較為僵化。」譬如新生兒的身體的某一部分若受刺激,可能全體發生了反應。成人則因局部刺激而有局部反應。另一方面,成人的興趣和慾望是多方面的,其分化的程度遠非兒童所可及。

勒溫的心理緊張系統說使他的拓撲心理學有必要包括向量心理學和動力場的概念。

拓撲心理學是德國格式塔心理學家勒溫根據動力場說,採用拓撲學圖形,研究人及其行為的一種心理學體系。

勒溫否定了刺激-反應的公式,而認為行為可表示為人和環境的函數,行為是隨人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

這個環境不是純客觀的環境,也不是科夫卡所說的行為環境,因為行為環境實際上是意識中的環境。勒溫的所謂環境叫做心理環境,是僅僅對行為有所影響的環境,他稱之為準環境。

准環境被區分為三種,即准實在的環境、准社會的環境和准概念的環境。僅舉一例說明准實在的環境,其他兩種環境的意義就可以類推而知。他說:「比如一個兒童知道他的母親在家或不在家,他在花園中的遊戲的行為便可隨之而不同,可是我們不能假定這個母親是否在家的事實存在於兒童的意識之內。」這就說明勒溫的心理環境有別於科夫卡的行為環境。

勒溫將人和環境描繪為生活空間。這個生活空間不包括人生的一切事實,而僅包括指定的人及其行為在某一時間內的有關事實。

必須指出,勒溫的研究超出了格式塔心理學原有的知覺研究範圍。他要致力於人的行為動力、動機或需要和人格的研究,為格式塔心理學開闢了新的園地。他以為環境的事物對於人不是無關痛癢的。有些事物吸引人,具有引值(正的原子值),是人所願意接近和取得的,有些事物排拒人,具有拒值(負的原子值),是人所不願意接受或拒絕的。這個一引一拒是與人的需要有關的。

勒溫把需要區分為基本需要和准需要。飢思食、渴思飲,這種生理需要屬於前者 ;寫好了信要投郵筒,畢業臨近要寫論文,這種需要屬於後者,是勒溫研究需要時的主要對象。

根據勒溫的學說,一個人有所需要,便產生了一種心理的緊張系統,心思不定,坐立不安,必待達到目的,佔有目的物,滿足了需要,然後緊張系統才可解除,心理的均衡才可恢復。

為了證明這種緊張系統的存在,勒溫的弟子蔡戈尼克進行了一個著名的實驗,來比較對已完成的工作和不許完成的工作的回憶。預測完成了的工作,由於其相應的緊張系統已經解除,就不易回憶起來了;反之,不許完成的工作,由於其緊張系統未曾解除,必定是念念不忘的。實驗結果證明其預測的正確,所謂蔡戈尼克效應就是指這個結果。

奧夫西安克娜進一步研究代替滿足。她也採用阻止實驗,命令兒童做某一工作,中途予以阻止,然後叫他做另一工作,完成以後,兒童是否還想試做前一工作呢?實驗證明,凡是性質相似,難易相等的工作,完成其一以後,就不再試做被阻止的其他工作了。

關於代替滿足的研究還有助於了解正常兒和低能兒的人格差異。正常兒對兩種類似工作所引起的兩種緊張系統,可以互相溝通,因此有可以互相代替的滿足。8、9歲的低能兒在同樣的條件之下,很難有代替滿足。

據克普克的實驗,代替的工作和原被阻止的工作幾乎完全相同,也仍不能產生代替滿足,還想試作的百分比為86~100。但同時,低能兒又往往容易得到代替滿足。他若覺得自己不能踢球到遠距離去,便滿足於作踢遠球的姿勢。

勒溫根據這種研究提出了人格的動力說,低能兒的人格系統比同年齡的正常兒較欠分化,但其僵化的程度較高。譬如就正常兒而言,a和b兩個系統雖有界線,但可相通;但就同年齡的低能兒而言,這兩個系統或可很為一體,代替滿足為100%,或可互相隔離,代替滿足為零。

兒童和成人的人格差異因此也可有新的解釋了。勒溫說:「兒童和成人有一最重要的動力的差異,就是兒童的人格較欠分化,同時,成人的人格卻較為僵化。」譬如新生兒的身體的某一部分若受刺激,可能全體發生了反應。成人則因局部刺激而有局部反應。另一方面,成人的興趣和慾望是多方面的,其分化的程度遠非兒童所可及。

勒溫的心理緊張系統說使他的拓撲心理學有必要包括向量心理學和動力場的概念。

其它心理學分支學科

心理學概述、比較心理學策動心理學動力心理學構造心理學機能心理學理論心理學普通心理學認知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意動心理學心理統計學發展心理學、畢生發展心理學、兒童心理學、青年心理學、成人心理學、老年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完形心理學)、工業心理學、管理心理學、勞動心理學工程心理學、人事心理學、消費心理學、醫學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神經心理學生理心理學諮詢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生理心理醫學、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應用社會心理學、數學心理學、拓撲心理學、運動心理學、音樂心理學心理語言學宗教心理學法律心理學、環境心理學、民族心理學、群體心理學、審美心理學、文藝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靈學

關於「拓撲心理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