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結核藥物治療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肺結核目前有復燃趨勢,無論是醫務人員還是普通百姓,都應該有所警惕。

目錄

治療原則

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的核心,是發現和治癒塗片陽性的肺結核病人。早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就提出了結核病化療的治療原則: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全程用藥。這些治療原則至今仍然行之有效。

早期

結核病人應早期治療。拖延治療時間,結核桿菌大量繁殖,更加難以治療。所以,應儘可能早發現和治療肺結核病人。

聯合

治療結核病有很多種藥物,但必須聯合用藥方可能殺滅結核桿菌,防止產生耐藥性,提高療效。

適量

適量即選擇適當的藥物劑量進行治療,即能發揮最大殺菌和抑菌作用,又可避免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劑量過少不能起到效果,過大副作用較大。因此,應根據病人的年齡、體重等,給予適當的治療劑量。

規律

有研究表明,100%堅持規律用藥的病人,治療成功率可達96%,而堅持用藥在90%,治療成功率則下降到40%。不規律用藥不僅直接影響近期療效,還會導致複發,產生耐藥性,更加難以治療。因此,應該嚴格遵照執行方案所規定的給藥次數和給藥間隔。

全程用藥

只有堅持全程用藥,才能徹底殺滅結核桿菌,否則容易出現耐藥性。

治療對象

最主要的化療對象

1、初治塗陽肺結核:指未曾用過抗結核藥物或不規律治療未滿一個月的痰塗片抗酸桿菌陽性的肺結核病患者。此類患者最具傳染性,是結核病的主要傳染源,是化療的主要對象。應儘早治療,徹底治癒。

2、復治塗陽肺結核:指初治塗陽化療失敗(經規律治療療程結束時持續排菌的患者)和治療療程結束後痰塗片復陽者。此類患者情況較為複雜,大多存在耐藥。

次要化療對象

1、痰塗片陰性培養陽性肺結核:患者治療前3次痰塗片未發現抗酸桿菌,但痰培養陽性。

2、痰菌陰性的肺結核(塗片和培養均為陰性):這些病人雖然未被列入主要傳染源,但若不經過化療,其中一部分可能會發展為傳染源,因此這類患者也必須給予治療。

治療藥物

一線抗結核藥物

異煙肼(isoniazid INH):INH是最強的抗結核藥物之一,是治療結核病的基本藥物,其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細菌內觸酶—過氧化酶的活化作用,抑制敏感細菌分枝菌酸(mycolic acid)的合成而使細胞壁破裂。抑制細菌葉酸的合成。此藥能殺死細胞內外生長代謝旺盛和幾乎靜止的結核菌,是一個全效殺菌劑。

利福平(甲哌利福黴素,rifampin RFP):RFP為半合成廣譜殺菌劑,與依賴於DNA的RNA多聚酶的β亞單位牢固結合,抑制細菌RNA的合成,防止該酶與DNA連接,從而阻斷RNA轉錄過程。與異煙肼一樣,本品屬於全效殺菌劑,能殺死細胞內外生長代謝旺盛和幾乎靜止的結核菌。

鏈黴素(streptomycin SM):SM屬於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其抗菌機製為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對結核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SM主要通過干擾氨醯基-tRNA和核蛋白體30S亞單位結合,抑制70S複合物形成,從而抑制肽鏈的延長,影響合成蛋白質,最終導致細菌死亡。但本品只能殺滅細胞外的結核菌,在pH中性時起作用,不易通過血腦屏障及透入細胞內,屬於半效殺菌劑。

吡嗪醯胺(pyrazinamide PZA):本品為煙醯胺的衍生物,具有抑菌或殺菌作用,取決於藥物濃度和細菌敏感度。本品僅在pH偏酸時(pH≤5.6)有抗菌活性,為半效殺菌劑。

乙胺丁醇(ethambutol EMB):本品為合成抑菌抗結核藥。其作用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可能為抑制RNA合成。有研究認為可以增加細胞壁的通透性,滲入菌體內干擾RNA的合成,從而抑制細菌的繁殖。本品只對生長繁殖期的結核菌有效。

氨硫脲(結核胺, thiosemicarbazone,TB1);本品為抑菌劑,作用機制尚不十分清楚。有研究認為,TB1易與銅生成一種絡合物,使結核菌缺少銅離子,也可能有礙核酸的合成,並使菌體形態發生變化,如失去正常大小、顆粒樣變性、產生線狀或球菌狀變形、抗酸染色反應減失等。。

二線抗結核藥物

對氨基水楊酸(para-aminosalicylic acid PAS):PAS對結核菌有抑制作用。本品為對氨基苯甲酸(PABA)的同類物,通過對葉酸合成的競爭性抑制作用而抑制結核菌的生長繁殖。

丙硫異煙胺(prothionamidam, 1321th ,PTH):本品為異煙酸的衍生物,化學結構類似於氨硫脲(TB1),弱殺菌劑,作用機制尚不明確,可能對肽類合成具抑制作用。本品對結核菌的作用取決於感染部位的藥物濃度,低濃度時僅具抑菌作用,高濃度具殺菌作用。

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黴素,amikacin,AMK,AK):屬於氨基糖苷類藥物,在試管中對結核菌是一種高效殺菌藥。AMK的作用機制是與30S亞單位核糖體結合,干擾蛋白質的合成而產生抗菌作用。對耐SM的菌株仍然有效。

捲曲黴素(capreomycin CPM):CPM是從捲曲鏈黴菌屬中獲得的一種殺菌劑,為多肽複合物,是有效的抗結核藥物,對耐SM、卡那黴素(KM)或AMK的細菌仍然有效。作用機制與氨基糖苷類藥物相同。

利福噴汀(環戊哌利福黴素,rifapentine, DL473, RPE, RPT):利福類藥物,作用機制與RFP相同。試管中的抗菌活力比RFP高2~10倍,在小鼠體內的抗結核作用也優於RFP,消除半衰期時間亦較RFP延長4~5倍。所以,RPE是一種高效、長效抗結核藥物。

利福布汀(rifabutin,RFB,RBU):利福類藥物,作用機制與RFP相同,是由S類利福黴素衍生而來的半合成的抗生素。耐RFP的結核菌可能同時耐RBU,但有研究結果表明,耐RFP結核菌對本品仍有31%的敏感度。

參看

參考文獻

關於「抗結核藥物治療」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