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多動症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人們普遍以為 ,多動症是小孩子的病 ,而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愈 ,成年人是不會發生這種疾病的。但根據很多學者的隨訪觀察和前瞻性研究 ,發現多動症並不是兒童專有的疾病。兒童患了多動症若不及時治療 ,可持續到青壯年階段 ,只不過症状表現有所不同而已 ,我們稱之為「成年輕微腦功能障礙 (簡稱AMBD)」 ,即成人多動症。成人多動症臨床表現多以急躁、易發脾氣焦慮抑鬱等為特點。這個疾病是美國醫生阿諾德在 19 72年首先報導的 ,以後類似的報導相繼增多 ,為此 ,美國曾召開了AMBD專題討論會。

一般說來 ,隨著年齡增長 ,患兒的多動症状可以減退 ,但仍有不安靜、易激惹、衝動、易分心、注意力難於集中、學業成績差、自尊心低、抑鬱、易灰心等。約有四分的患兒會發生反社會行為 ,如好鬥、偷竊、破壞、縱火、行凶傷人等。有人認為 ,這類患兒成年後患精神病的機會較一般人群要多。還有相當一部分兒童 ,成年後可發生環境適應不良。國外學者曾報告對3 6名 17~ 24歲的多動症患者和 45名 17~ 24歲正常人進行對照比較 ,兩組在年齡、性別、社會經濟階層和智商方面條件相仿。這 36名動症研究對象 ,在 10~ 12年前都經某兒童醫院精神科評定 ,確定為多動症患者。經對兩組前5年的有關情況進行評定 ,多動症組發生車禍的次數較多 (平均 1. 3 0. 07), 5年內與法院打交道的次數較多 (47 32),被診斷為人格障礙的較多。多動症組對象焦慮、緊張、誇大、敵意等項目及坐立不寧的自我感覺和表現者明顯較多。國內有學者也曾調查了 4所收容所 441名勞教者 ,其中 67. 12%有多動症或多動症病史。在接受勞教的人員中 ,多動症發病率較普通人群高出 9倍。美國精神病學會的《變態心理學雜誌》2003年 112卷第 3期報導了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和紐約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的有關研究成果 ,專家強調指出 ,由於兒童多動症可一直延續到成年階段 ,甚至影響終身 ,因此 ,應格外重視對這一疾病的及時診治。

目錄

成人多動症的原因

多動症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輕微腦組織損害:如妊娠病毒感染、服藥、新生兒窒息產傷,多種原因所致的腦缺氧、腦損傷等。

2、遺傳因素

3、腦內神經遞質代謝異常多巴胺5-羥色胺乙醯膽鹼缺少。

4、維生素缺乏食物過敏糖代謝障礙。

5、心理因素:與不良的家庭環境及教育方法有關,如家庭成員關係緊張,缺少溫情,或對孩子過分苛求、粗暴或過度溺愛,百依百順,或在學校受到不當的體罰或歧視等。

6、與微量元素的缺乏或中毒有關,如缺鐵、鋅、鎂和錳,以及鉛中毒都與多動症發病有關。

而遺傳因素是成人多動症主要病因之一:

有學者對兒童多動症進行了家系調查、雙胞胎研究、養子研究等等 ,認為該病與遺傳因素有關 ,並指出 ,遺傳因素比環境因素在多動症發病中起著更加重要的作用。國內有關學者經過調查 , 51例患者中 ,病因以遺傳因素占首位為36. 4%,有遺傳因素者的家族中 ,有 33人患精神、神經病 ,其中多動症已佔 16例。其次為精神分裂 ,又以一級親屬居多 (30例 )。有人報告20例動症患兒中 ,其父母在兒童期有多動病史 ,兄弟姐妹有多動病史 ,親屬中有癔病神經官能症夜遊症者有 15人 ,佔四分。

成人多動症的診斷

關於成人多動症的診斷標準目前尚未統一。有學者提出以下四點可作參考 :

①早年即有學習困難伴注意不持久。

成年期有嚴重的焦慮抑鬱或相似症状

③用丙咪嗪後症状有非常顯著的改善。

④精神狀況檢查的特徵是語速增快及主題易變 ,但沒有明顯的精神病性思維特徵。

成人多動症的鑒別診斷

注意力缺陷多動症

注意力缺陷多動症又稱兒童多動症候群兒童多動症是兒童多動症候群的簡稱。兒童多動症候群即輕微腦功能障礙症候群,是一種較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症候群。患兒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活動過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衝動任性,自控能力差,並有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

兒童多動症候群是一種較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症候群,又稱「輕微腦功能障礙症候群」、「小兒多動症」。本病以多動,注意力難以集中,情緒不穩及易於衝動為特徵。並有不同程度學習困難,但患兒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本病男孩多於女孩,多見於學齡期兒童。發病與遺傳、環境、產傷等有一定關係。本病絕大多數患兒到青春期逐漸好轉而痊癒。本病屬中醫「躁動」、「健忘」、「失聰』等範疇。

關於成人多動症的診斷標準目前尚未統一。有學者提出以下四點可作參考 :

①早年即有學習困難伴注意不持久。

成年期有嚴重的焦慮抑鬱或相似症状

③用丙咪嗪後症状有非常顯著的改善。

④精神狀況檢查的特徵是語速增快及主題易變 ,但沒有明顯的精神病性思維特徵。

成人多動症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多動症兒童、成人的治療 ,除藥物外 ,情緒疏導亦是重要的方法。對於多動症兒童 ,家長、老師的配合也是不可缺少的 ,既不能歧視和責打 ,也不可以病為理由而過分遷就。在服藥的同時 ,還要進行耐心細緻的教育 ,正確引導患兒。對於多動症成人 ,耐心細緻的思想交流則更為重要 ,努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有利於健康的恢復。

參看

關於「成人多動症」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