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激功能減退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應激反應本來是機體正遭到外界強烈的刺激後,經大腦皮層綜合分析產生的一系列非特異性應答反應,如神經興奮,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壓上升,心率加快,呼吸加速等。應該說,這種情況是正常的, 其作用在於使機體能對刺激作出迅速而及時的回答,只要其強度、頻率和持續時間適當,不但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害,而且對保護機體有益。但是,如果外界的刺激過度激烈(與本人承受能力比較而言),或者長期,反覆地出現,以致超出機體能夠承受的極限,將會造成病理性損害,出現諸如失眠、持續疲勞乏力食欲不振煩躁不安、精神難以集中、記憶力減退、性功能下降、無名低熱症状應激功能的減退從而形成應激反應症候群

目錄

應激功能減退的原因

1.應激源:常見的應激源有以下幾項:A、嚴重的生活事件,如慘重的交通事故;親人的突然死亡;遭受歹徒襲擊;被強姦或重大的財產損失。B、重大的自然災害,如洪水、地震火災等的對生命安全的威脅。C、戰爭場面,如敵對雙方短兵相接的白刃戰。

2.個體易感性:上述應激源的存在無疑是發病的關鍵所在,但事實上,遭受應激的大多數人並不出現精神障礙。這表明個體的易感性在發病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這種易感性包括:病前個性、軀體狀況、年齡等。

應激功能減退的診斷

在異乎尋常的應激源的影響下立刻(或在幾分鐘之內)出現以下症状: (1)表現為混合性且常常是有變化的臨床相,除了初始階段的"茫然"狀態外,還可有抑鬱焦慮、憤怒、絕望、活動過度、退縮,且沒有任何一類症状持續佔優勢; (2)如果應激性環境消除,症状迅速緩解;如果應激持續存在或具有不可逆轉性,症状一般在24-48小時開始減輕,並且大約在3天後往往變得十分輕微。 不包括那些已符合其它精神科障礙標準的患者所出現的症状突然惡化。但是,既往有精神科障礙的病史不影響這一診斷的使用。

應激功能減退的鑒別診斷

應激功能減退的鑒別診斷:

1.抑鬱症:此症有興趣下降、與他人疏遠隔離、感到前途渺茫等表現,也有悲傷的體驗,「觸景生情」的類似回憶,情緒變化等表現,但兩者還是有不同之處。但單純的抑鬱障礙不存在與創傷性事件相關聯的闖入性回憶與夢境,也沒有針對特定主題或場景的迴避。抑鬱症的抑鬱心境涉及面廣,包括平時的興趣、日常喜好、個人前途等方面。消極、自卑或自殺企圖也常見。

2.焦慮性神經症:在延遲性心因性反應有持續性警覺增高和自主神經系統症状出現時,應同慢性焦慮相鑒別。焦慮症往往對自身健康過分憂慮,軀體主訴較多,甚至有疑病傾向,而無明顯精神創傷發病因素。

3.強迫症:可表現反覆出現的強迫性思維,但往往表現出不適當性且病前無異乎尋常的生活事件,因此與創傷後應激障礙不同。

4.重性精神障礙:如精神分裂症以及軀體疾病伴發的精神障礙都可出現幻覺、錯覺,但這些疾病患病前並無異乎尋常的創傷性體驗,且伴隨症状各不相同,故不難與創傷後應激障礙偶發的幻覺、錯覺相鑒別。

在異乎尋常的應激源的影響下立刻(或在幾分鐘之內)出現以下症状: (1)表現為混合性且常常是有變化的臨床相,除了初始階段的"茫然"狀態外,還可有抑鬱、焦慮、憤怒、絕望、活動過度、退縮,且沒有任何一類症状持續佔優勢; (2)如果應激性環境消除,症状迅速緩解;如果應激持續存在或具有不可逆轉性,症状一般在24-48小時開始減輕,並且大約在3天後往往變得十分輕微。 不包括那些已符合其它精神科障礙標準的患者所出現的症状突然惡化。但是,既往有精神科障礙的病史不影響這一診斷的使用。

應激功能減退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為了避免應激反應症候群的發生,要在心理上做好自我疏導和調節。首先要充分認識到現代社會的高效率必然帶來高競爭和高挑戰性,對於由此產生的某些負面影響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免得臨時驚慌失措,加重壓力。同時心態要保持正常,樂觀豁達,不為小事斤斤計較,不為逆境心事重重。要善於適應環境變化,保持內心的安寧。

另外對自己有個正確的自我期望,生活上也要有勞有逸,要忙裡偷閒暫時丟掉一切工作和困擾,徹底放鬆身心,使精力和體力得到及時恢復。還有,要保持正常的感情生活。事實表明,家人之間,朋友之間的相互關心和愛護,對於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遇到衝突、挫折和過度的精神壓力時,要善於自我疏解,如參加文體、社交、旅遊活動等,藉此消除負面情緒,保持心理平衡。

參看

關於「應激功能減退」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