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理學/心理應對與心理平衡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醫學心理學》 >> 心理保健 >> 心理應對與心理平衡
醫學心理學

醫學心理學目錄

由於自然(含個體生理)和社會因素的壓力或不和諧,會在心理上產生緊張,以至出現心理障礙;由於需要的不能滿足,動機的不能實現,可產生挫折和心理衝突。如應對不當,心理會失去平衡,甚至精神崩潰。通過合理的心理應對以維持心理平衡是心理保健的重要措施。心理應對在個體社會化和人格形成過程中逐步獲得並隨社會閱歷而不斷豐富。心理應對具有個性特徵,對同樣的生活事件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應對,同一個人在不同情境下對同樣的生活事件也可能採取不同應對。心理應對一般可分為消極的和積極的兩大類。但需指出的是,消極的心理應對由於可以在某各程度上暫時維持心理平衡而不致使人精神崩潰也可具有積極作用。但是,消極心理應對的過度運用或運用失當有可能形成心理病態。

增強對刺激或壓力的耐受力和挫折的容忍力是心理平衡的根本。在現實困難面前,自覺地克服矛盾,以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積極態度去想方設法達到目標,是應予鼓勵和支持的。但我們也不能要求人人、事事、時時都能採取堅毅剛烈的意志行為。因為作為個人免不了會有軟弱和心理暫時失控的時候。但那種失敗主義和精神病態的現象則應儘力杜絕。

心理應對形式多樣,分述如下:

升華(sublimation)改變不被社會所允許和接納的動機和行為,導向比較崇高的目的,使之符合社會規範和時代要求,具有建設性作用,有利於社會和個人發展,被社會所接納,謂之升華。如追求異性的愛情但限於種種因素而不能實現,用寫詩作賦或書畫音樂來抒發其不能傾瀉之情感是屬升華。歌德因夏綠蒂另有所愛而初戀失敗,寫《少年維特的煩惱》,膾炙人口。南通才子范曾婚戀受挫,發奮作畫,成為當代名畫家。孔子厄而著《春秋》,太史公腐而《史記》出,都是升華的範例。「化悲痛為力量」也是升華。

補償(compensation)個人所追求的目標、理想受挫,或因自己生理缺陷、行為過失而遭失敗時,選擇其他能獲得成功的活動來代替,藉以彌補因失敗而喪失的自尊與自信,稱為補償作用。高度近視不能參加運動競技,就在學問上下功夫;身軀殘缺,發奮鑽技術;中年喪偶,熱心公益;身邊無子女,熱心少兒教育。一來為自己所受挫折爭氣,作出成績,贏得社會尊重,彌補心理創傷;二來努力工作、學習可以充實大部分時間,使自己免于思慮不快事件;積極參加文體活動、社會群眾團體及社會服務活動,減輕內心空虛苦悶,鬆弛精神緊張狀態,都能使生活和心理得以充實和具有活力。補償可分直接補償和間接補償。直接對挫折經驗、生理缺陷、自卑情緒進行補償為直接補償;「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為間接補償。

鼓勁(encouragement)即增強努力。發現目標難以達到時,鼓起勇氣、增強幹勁,經過努力實現動機而獲滿足。不但可增強自信,而且可以獲得成功的經驗,「跳一跳摘果子吃」,可以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增進心理健康。

認同(identification)認同是深層次模仿,如學習模範人物,模仿其行為和形象,進而把他的典型性格、思想品德內化為自己的生活準則,是為認同。作為心理應對的認同,是指個人在現實生活中無法獲得成功和滿足時,將自己比擬為其他成功的人物(包括虛構人物),藉以分享成功者的愉快,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個人的痛苦和焦慮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亦稱文飾作用(或「找轍」),當個人的動機或行為不被社會所接受,或由於從事某項工作失敗時,為減輕因動機衝突或失敗挫折所產生的緊張和焦慮,並為維護個人的自尊,總要對自己的所作所為給以開脫「合理」的辨解,自圓其說,稱為「找轍」。找來為自己掩飾或辨護的理由常經不起推敲(並非真理由,也非好理由),但在某種程度上也能被社會接受。伊索寓言中狐狸跳起來摘不到熟紅的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酸葡萄非我欲也」,揚長而去。「酸葡萄」心理是認為自己得不到的或是沒有的東西就是不好的,是不值得關注和爭取的,以沖淡內心欲願和不安。「甜檸檬」心理則百般強調凡是自己所有的東西都是好的。

推諉是「找轍」的一種形式,即把自己的過失或失敗歸因於自身以外的原因,以推卸責任而減輕內疚。西楚霸王項羽兵敗垓下,自刎烏江時說:「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把失敗歸因於天意,臨死前「找轍」來文飾無顏以對江東父老的內疚,以維持心理平衡,上班遲到,賴交通堵塞;考試失利,怪老師不公平;自己不努力學習,抱怨條件不好;生產上不去,領導怪群眾,群眾怨領導等等,均屬推諉。

援例也是「找轍」的形式之一,凡事都有前例可循,不論具體歷史背景如何,總是前有轍後有車,找些理由來解釋種種事實的需要,也可使人覺得有「不得已」的苦衷而諒解之,等等。

韜晦(conceal one』s true feature)韜光養晦,收斂鋒芒,隱藏才能行跡,使對方被假象所迷惑而忘卻自己的存在或不再注意自己存在的意義,以免遭到不測。劉備起兵之初,寄曹操籬下,表現出一各無所作為的假象,以緩解緊張。《三國演義》中「青梅煮酒論英雄」一章中有精采描述。

幽默(humour)幽默可化解挫折困境,尷尬場面,並賦予生活以情趣和活力。幽默是與樂觀相聯繫的,幽默一笑解千愁。幽默是一種以奇特、含蓄、雙關、諷喻、詼諧、巧合等形式的良性刺激。當被認識後可導致歡快感。它超越滑稽、逗眼,寓意微妙深邃,給人以啟迪和韻味。歌德一次路遇地痞,地痞不給讓路並說:「我不給傻子讓路」,歌德退讓在道旁說:「我正好相反。」此即幽默一例。

克己利他(restrain self and altruism)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克服非分欲求,淨化自身言行,以求心理平衡。利他行為中以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社會存在的價值而獲得自我滿足。克己並非一定苦行禁慾。當然禁欲主義和苦行僧活動也是一種求得超脫而得心理平衡的一種形式,寄希望於來世,行施慈善救濟以彌補早年有害社會的罪過。

修正目標(revise goal)根據主客觀情況,重新解釋目標,或延期、或修訂、或轉化,以解決因目標難達而受挫折情境。

難得糊塗(feign muddleheaded)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一生坎坷,為官不得志,老年寫「難得糊塗」以自慰。在被扭曲的社會處境下學會「難得糊塗」可以保全自身,並維持心理不致過分不寧。這與「王顧左右而言它」有相似義。

反向(reaction)一般說來個人行為的方向與其動機方向是一致的,但有時其外在地為與內在動機在方向上正好反向,南轅北轍、口是心非和「形左實右」。過分炫耀自己的優點,可能是由於嚴重的自卑所致;過分的奉迎獻媚者,可能是懷有敵意或某種企圖;過分溺愛子女的繼母,可能是包藏禍心。在特別愛慕的異性面前,反不如對待一般異性朋友那樣自然和諧,甚至顯出做作中故意迴避,病人十分關注自己的病情,但在別人面前反而故和無所謂的姿態,均屬反向。

幻想(phantasy)遇到無力解決的問題,把自己置於一種脫離現實的想像的境界,企圖以非現實的虛構方式來應對挫折或取得滿足。白日夢是幻想,個人可借之暫時離開挫折處境在虛幻中追求滿足。白日夢遇爾為之,可緩衝緊張狀態而有所助益,但若完全依賴幻想來解決實際問題,則屬不正常了。通過幻想,使自己變弱為強,轉敗為勝,自誇以保持自信,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兒童以幻想方式處理心理問題屬正常現象,如失去父母的兒童,往往幻想他們的父母多麼慈愛,這種理想化對兒童是安慰。若成人終於沉溺於幻境之中則屬病態了。

投射(projection)把自己所不喜歡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態度、意念、慾望、轉移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稱投射。某些人自己有某種惡念狂欲,卻堅信別人也有這些念頭,以此來保持心理安寧,「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個職工相信別人也占公家便宜,那麼,他占公家便宜時則不感到羞愧。一個學生考試作弊,他會說別人也作弊,而且更嚴重。不少人責怪別人的缺點和錯誤,而未查覺自己有類似問題。以「五十步笑百步」者,習慣於投身來維持自己心理平衡的人,往往會影響對自己的真正了解,也會影響和別人的交往。在投射類的心理測驗中,被測者可通過投射暴露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從而為醫生提供線索來分析病因。內向投射(introjection)是投射作用由外及內的攝入形式。將他人的特徵轉移到自己身上,以達到相抗衡或據為己有的目的。有時人們把愛或恨的對象象徵性地變成了自我的組成部分,如當失去他所喜愛的人時,他常會模仿所失去的人的舉動或喜好,以慰藉內心因喪失所愛而產生的痛苦。相反,也會轉化為對自己的不滿或恨,嚴重時會導致抑鬱自殺

退化(regression)當人們遇到挫折時,放棄已經習得的成人方式而用早期幼稚的方式去應對處境和問題,或用以滿足自己的慾望,謂之退化。晉級遇阻,大哭大鬧如同小孩就地打滾耍賴,是退化。如有病人曾受重創或重病死裡逃生,雖然以醫學觀點來看,目前身體雖已復原,但病人藉有種種借口而不願出院,這是因為病人經受巨大打擊,不願再去承擔成人的責任,以免承擔隨之而來的恐懼與不安。退化現象在癔病性格人中常有表現。

壓抑(repression)把不被社會所接納的念頭、情感等在其尚未被覺察時壓抑在潛意識層,或把痛苦的記憶主動忘掉、排除在記憶之外,從而免受動機衝突、緊張、焦慮而形成的心理壓力。這些被壓抑的內容並非消失。遇有機會仍會逸出,如觸景生情。壓抑的內容雖然不被意識,但往往能影響人們的日常行為,如夢境、記憶或言行上的一時失誤,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壓抑的動機和衝動。倘若內心蘊藏著被壓抑的經驗過多,超過意志的控制力和個體耐受性時,有可能發生心理失常、精神病、神經症心身疾病等等。癔症病人常把內心難以接受的慾望壓抑下來,甚至自我感覺喪失,不覺得自己是自己,而是什麼別人;也可產生心因性記憶喪失,把某些曾發生過的不快事件作選擇性遺忘

否認(denial)否認不是把痛苦事件有目的地忘掉,而是把已發生的不愉快的事件加以否認,認為它根本沒有發生過,以逃避心理上的刺激和痛苦。如親人突然死亡,自己患了絕症,事業一敗塗地,但根本不信會發生類似情況。這種心理應對是最低級原始的一種形式,如「掩耳盜鈴」、「眼不見為淨」。否認可以緩衝突然來臨的打擊,不致於過分震驚和過度悲痛,以避免精神崩潰,維持一時心理平衡,使心理上有所準備以接受痛苦的現實。

以上各種形式的心理應對分別屬於消極的和積極的兩種應對。某些消極色彩的應對(如退化、否認)在特定的情況下可以避免壓力太大、打擊太重而導致精神崩潰,維持暫時的心理平衡以求得轉機或使心理上有所準備,則具有積極意義。由於人格形成和社會化過程的複雜多樣,人們的應對能力和應對方式常是不同的。良好的應對能力和適當的應對方式對心身健康的維護具有重要意義。

32 心理保健原則 | 心理調節與心身和諧 32
關於「醫學心理學/心理應對與心理平衡」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